在党的诞生地,我们这样践行雷锋精神

作者: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最近,张志勇每天一大清早就钻进“学雷锋工作室”,搬运热心市民送来的物资,按类别消毒分装。再过几天,这位“上海阿爸”将再度带领志愿服务团队前往2700多公里外的云南,对口帮困助学。

截至目前,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在全国建起27支团队,带动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直接资助学生累计超过800多人,累计捐款360余万元。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截至去年底,上海志愿者网实名认证注册志愿者超过600万人,比2021年增加70余万人,活跃志愿者达到129万余人;志愿服务项目50余万个,项目总时长7亿多小时,营造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志愿服务,人人可为”的浓厚氛围。

无论何时,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也是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60周年。“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表现得更深层、更广泛”,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理事张祖平说。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3月20日,南京路街头出现一顶顶红帐篷,帐篷下一群身着“橄榄绿”的武警官兵忙着补鞋、理发、量血压。这是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雷锋班”开展的“为民服务日”活动。在上海市“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座谈会上,该中队指导员杨泽楠说:知之深,则行之笃。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正延续“南京路上好八连”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坚持开展志愿服务,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承。

今年也是全国最美志愿者陶依嘉服务群众的第42个年头。1982年,她和5位民兵团员推出第一辆为民服务小车,为过往行人免费量血压、称体重,从此风雨无阻。

上海发挥在全国领先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优势,构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规划、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组织实施、志愿服务队伍各展所长、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承接落地”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运行体系,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双向融合提升。上海学雷锋志愿服务已从零散化向系统化发展。

2011年,上海市文明办设立志愿服务工作处,牵头协调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构建起文明办、民政、团委、教育、卫生、文化等相关机构协同发展的体系,志愿服务从“战时”向“平时”转型。

志愿服务法制化进程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4月,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2019年进行了修订。

志愿服务阵地建设成效显著。上海志愿者网和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同步建立,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联动的生动局面。

志愿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一体、两翼、两中心、一团”的组织架构建立起来。

上海的志愿服务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成为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擎旗自有后来人,

雷锋精神闪耀浦江两岸

在浓厚的学雷锋氛围下,雷锋式先进典型不断闪耀申城。自2015年以来,上海市已有11个集体获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1位个人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上海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奖项总数达154个,位列全国各省(市区)第一,这些典型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雷锋故事。

杨怀远挑着扁担服务旅客,从24岁挑到62岁退休。“我对扁担太有感情了,退休的时候,我晚上做梦还在为旅客服务”。回顾过去,他说自己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二是向雷锋同志学习。他先后22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的承诺。

全国最美志愿者钮骏,最初作为上海市儿童医院医生接触到白血病孩子,从此萌生出组织募捐义卖的想法。从让一个患儿微笑,到让一群患儿微笑;从自己做志愿者,到带领大家一起做志愿者,钮骏共组建63支志愿服务队,每年组织志愿服务200余场、1.5万人次志愿者参与,让患儿每天都有志愿者陪伴。

全国最美志愿者毛俊,2010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组建“鑫青年之家”金山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团队,推动金山区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配对有效率与捐献成功率”的两个“百分百”数年保持全市领先。

这些点点星光,照亮了上海整座城市。

阵地虽小精神大,

雷锋精神“种子”遍地开花

位于崇明区竖新镇前卫村的上海雷锋事迹展览馆,自2009年建成开馆后,已吸引超10万人前来参观。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共有雷锋事迹展示馆、雷锋公园、雷锋驿站、雷锋广场等弘扬雷锋精神的文化地标逾百座,遍布全市大街小巷。遍地开花的雷锋驿站成为播撒雷锋精神的一颗颗种子,“驿站虽小,平台很大;阵地虽小,精神很大”,志愿者感悟道。

中共一大纪念馆是第四批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点,也是市级志愿服务基地。其学雷锋服务队1993年成立,2018年更名为“党的诞生地”志愿服务队,是市级志愿服务总队。这支志愿服务队服务总时长超11.3万小时,接待服务观众逾200万人次,为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不断注入活力。

国歌展示馆是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市级志愿服务基地。这个全国首家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的展示馆,以“国歌之星”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为抓手,策划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推出学雷锋文献收藏展等精品展览50余场,打造国家级志愿服务项目“国歌故事进课堂”,将红色网络课推送至各地,受益人次逾30万。

供需紧密对接,

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近年来,上海市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不断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处处长、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俞伟介绍,上海除了加强阵地化建设、持续改善硬件设施外,志愿服务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助力服务绩效提升。基层志愿服务逐步信息化,志愿服务实体网络和信息网络无缝衔接、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充分整合,促进了志愿服务管理的精细化。

各区积极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功能,在指尖平台开展志愿服务宣传,创新“公益宝”“微心愿”等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平台,开发既对接上海志愿者网,又嵌入区域志愿服务资源库的信息交互平台,从“生活化”“数据化”入手,使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更加精准,志愿项目更接地气、聚人气。俞伟说:“供需紧密对接,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志愿文化深入人心、融入生活,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见、时时可享,雷锋精神在沪上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魏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