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活雷锋”
作者: 赵丽霞 黄伟春 窦芒
3月初,“上海的士雷锋车队”陈卫明、龚晓峰又按时来到位于杨浦区的雷锋当年连长虞仁昌家里,为虞老夫妇理发,再次聆听老连长对传承雷锋精神的谆谆嘱托。
虞仁昌与上海“的士雷锋车队”的情缘还要追溯到2014年。当年11月,上海出租汽车行业分别成立了以强生、海博、大众三个企业命名的三支雷锋车队。成立仪式上,虞仁昌亲手将印有雷锋头像的“上海的士雷锋车队”和三支企业“雷锋车队”队旗授给队长陈卫明和队员们,并满怀深情地向全体队员发出了“学习传承雷锋精神,擦亮上海城市名片”的倡议。
陈卫明,上海银建出租汽车公司驾驶员。这位当年的老兵,在部队就是学雷锋先进分子。经过精心筹划和准备,陈卫明发起成立了“雷锋车队”。虽然开始是仅有十来名成员的民间学雷锋组织,但这一善举很快得到领导的支持和“的哥”们的响应。上海银建出租汽车有限公司领导对陈卫明热心学雷锋的行动鼎力相助,第一支由企业支持的银建出租汽车雷锋车队正式组建成立,聘请雷锋生前连长虞仁昌为名誉队长。
“出租车行业需要正能量,出租车司机队伍需要好心人”。上海市交通委工会和出租行业协会对出租车公司和司机传承雷锋精神的行动高度关注,全力支持。在陈卫明率先组建雷锋车队后不到二年,拥有300辆出租车规模的上海“的士雷锋车队”强生、大众、海博、锦江、银建等五支分队宣布组建。强生公司还设立了30万元的“雷锋车队专用基金”,用于学雷锋活动和雷锋式司机的奖励和补助。
“岗位学雷锋,随手做公益”。本着这一宗旨和理念,雷锋车队细化了因地制宜、结合工作学雷锋的要求和措施,建立了奖励和队员发展退出机制,广大“的哥”积极响应交通行业开展的“提升服务质量,擦亮城市名片”服务竞赛,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工作岗位上展示大上海出租车行业的风采。
“在岗位上比奉献,在运营中学雷锋。”雷锋车队的的哥们,为老弱病残孕提供优质服务,对有困难的乘客提供减免车费的特殊服务,在帮助别人中提升自我。
雷锋车队每年对出行有困难的高考学生提供免费接送,解决他们赶考出行的后顾之忧,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欢迎。雷锋车队与有特殊困难的血透病人家庭结成对子,多年如一日将病人准时送往医院。队员们还鼓励病人用乐观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战胜病魔的信心。
“有事就找雷锋车队帮忙”,是不少结对帮扶对象的口头禅。这支以“见老必扶、见残必帮”为己任的雷锋车队驾驶员,同时又是有着“十八般武艺”的志愿服务大使。
“的士雷锋车队”从建队之初就将“岗位学雷锋、随手做公益”作为责任。工作之余,队员们积极走出车厢、迈向社会,组织开展各类公益爱心活动,身体力行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他们与上海“心希望”公益服务中心精准对接,每年免费为特殊家庭的高考考生提供爱心送考服务;他们放弃休息和运营,参加南京路便民志愿服务活动。强生出租雷锋车队与普陀区、静安等区的20多家养老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签订了共建服务协议,定期上门为老人及智障儿童服务,提供出租车免费服务、义工服务等。海博出租雷锋车队从2014年起与“盲人无障碍电影”观影公益项目对接,定期接送盲人到电影院聆听电影讲解,满足盲人乘客如正常人一样“看电影”的需求。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安徽一家出租车公司发出一条求助信息:一名女孩胃出血,必须到上海医院治疗,但此时他们不知道哪家医院有急诊且该出租车司机并不熟悉道路,遂向上海方面求助。上海“的士雷锋车队”接到求助后,立即指派徐益平和茅永葵前往接应,他们在高速入口处冒着大雨,饿着肚子等了3个多小时,终于在深夜十一点盼来求助车辆,为抢救病孩的生命争取到宝贵时间,孩子得到了及时治疗并很快康复出院。
上海“的士雷锋车队”被国家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荣誉,并多次受到上海市总工会、市交通委、市残疾人协会等表彰奖励。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