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 吴维满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之际,《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推出了凝聚自己40年学雷锋、做雷锋、讲雷锋的感悟、思考和心血的新作《雷锋:人类美好的向往》,3月29日上午,在首都图书馆举行了首发暨出版座谈会,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和“当代雷锋”孙茂芳为新书揭幕。
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争相发言,充分肯定; 读者代表积极发言分享阅读的感想和感悟,大家一致认为,本书的出版必将助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常态开展,助力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
雷锋同志离开我们60多年了,一个年仅20多岁的年轻人牺牲之后,他的平凡的一生能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行为规范,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足见雷锋精神的伟大。我在想,如果我们中国的领导干部,我们各行各业的人,特别是我们的孩子能真正把雷锋作为自己的榜样,像雷锋同志那样,为了人类的美好,像螺丝钉一样没有自己,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个世界会更美好。所以我坚信雷锋精神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永放光芒。陶克将军这本新书用了一个非常好的名字《雷锋:人类美好的向往》,把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做了很好的诠释。相信这本书会在众多的雷锋读物当中产生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中宣部原副秘书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
这本新书我感觉有三个真:感触挺深的,第一个真,陶克先生作为作者,真情实感。他对雷锋有真的感情,他对雷锋精神的传承真的有责任感。所以我觉得字里行间透出了他对雷锋精神的一种感佩,他对雷锋精神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第二个真,我觉得从作品来看,真实可信。这里面把雷锋作为一个普通的战士,作为一个时代的楷模,同时没把他拔高,没让他脱离我们的土地,脚扎根在土地之上来写雷锋。书里面充满了大量的细节,非常的真切,非常的真实,也非常的可信。第三个真,我觉得从作者和作品来看,作者写得不容易,作品出来得也不容易,都是真不容易!从作品来看,我也是觉得从文本上来看,很不容易。因为大家知道,雷锋的书太多了,相当多!现在再写雷锋的时候怎么写?怎么能写得还能够让人爱读?我觉得需要创新,需要真,真情、真实、可信。同时也要创新,从写法上要创新。陶克先生让这本新书做到了。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
从这一作品中,从雷锋生命的精神成长史上,能够获得一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风气的可视化的图景,且能清晰地感觉出来。具体来讲有三点,其一,因为本书关于雷锋生命与精神成长史的长距离、全方位的追溯与描述,使我们看到了雷锋精神的跨时代性和新时代性。其二,作品告诉我们雷锋精神的形成与传播,有其深厚的社会原因,有其重要的成长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雷锋精神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思想和积极力量的集中代表。其三,作品告诉我们雷锋精神的成长形成,也是一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推动、相互提升、相互协调的一个具体的过程。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 黄晓新:
作者陶克将军费尽心血给我们献出了这么一本好书,我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跟各位专家学者一样,感触非常深刻。第一就是它有新时代的视角。就是问题导向,通过问题导向,回答了雷锋是什么,为什么他会这样,然后雷锋是怎么被发现被传播的,雷锋的精神影响,包括国际影响,跨越时空的影响,我觉得这是一个新时代的视角,而不是老套的一个写法。第二个就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叙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可亲可爱可敬的雷锋的形象,而且让人信服。第三个就是这本书以情动人,用情来感人,寓理于情,从发现雷锋,美好的雷锋,到永恒的雷锋这三个方面用心用情来写,披露了很多没有被披露过的事实。第四个就是写作层次立意很高远,把它提高到人类的美好向往这么一个境界,写出了它的国际影响,跨越时空的影响,跨文化跨时代跨民族的影响,也是原来没有的。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马国仓:
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是新闻界和出版界的职责所在。具体到这本书,我觉得应该说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新是时间的新,这本书后面把2023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的最新指示内容也添加进去了;另外一个表现就是它的内容上写得有新意。第二个特点是比较特,主要是作者比较特殊,作者陶克将军应该是雷锋的战友也是雷锋的传人,更是一个雷锋的研究者,长期以来跟踪雷锋精神的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再一个特点就是比较活,应该说这本书有讲故事这样一个特点,并且陶克将军是记者出身,会讲故事,不光是讲雷锋的故事,并且还讲了在雷锋精神宣传过程中出现的很多事,也是用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我觉得可读性非常强。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军区原副政委 王健中将:
1963年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时,本书作者陶克同志十岁。从十岁到七十岁,从学生到军人,从士兵到将军,从学雷锋到讲雷锋,从《中国雷锋现象》到《雷锋:人类美好的向往》,从开办雷锋讲堂到创办《雷锋》杂志,从国内讲到走向国外讲,陶克同志坚持不懈地学雷锋、写雷锋、讲雷锋、做雷锋,陶克当学生时是“三好学生”,当兵时是“五好战士”,曾被总政表彰为“学雷锋先进个人”,他是宣传战线的标兵,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陶克同志的爱人对《雷锋》杂志的创办给予了全力支持,从家里拿出多年攒下的积蓄作为创办经费。
雷锋生前战友、邓州“编外雷锋团”政委 姚德奇:
今天陶克将军所著的《雷锋:人类美好的向往》一书,可以说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上对雷锋精神进行了高度的诠释,对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起到一个大推动、大引领的作用。陶克将军写这本书本身就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没有这样的思想,没有这样一种境界,是写不出来的!所以说我们要像他那样学雷锋,做雷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雷锋精神。
湖南雷锋纪念馆馆长 余旭阳:
我拜读陶克先生这本新书后觉得这是我们在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过程当中,不可多得的一本好的读物。陶克先生这本书用非常美好的笔触,非常翔实的史料,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娓娓道来,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的真实的雷锋,呈现了一个新时代什么是雷锋精神的内涵。特别是他在笔触方面,在写的过程当中有了许多创新之处。这本新书对我们全国学雷锋事业、弘扬雷锋精神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支持。
人民出版社原社长 黄书元:
对于出版人来讲,最重要的首先是选题,选题选对了,就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做正确的事。2023年正好赶上重要的节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60周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从选题这个角度来说这本新书的选题好。有了好选题,还要找好作者。好作者有三条标准:权威、资料独特、写得好。我认为陶克将军是完全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因为他是四十年宣传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传播雷锋精神,他是真正的权威。本书作者写得好,具体、真实、生动,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至爱至真至情的雷锋。
中国杂文学会联谊会会长、中国文艺家联谊会副主席 李庚辰:
为了宣扬雷锋,陶克同志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是怀着满腔热情在宣传雷锋。而且自己首先做雷锋做得好,雷锋是大好人,陶克也是大好人,好人才能写好人。为了宣传雷锋,创办了《雷锋》杂志。初创时期很困难,包括员工的工资都很困难,陶克同志为了宣传雷锋动员他的夫人康臻从家里拿钱发工资,很不容易!什么叫牺牲奉献精神呢?这就是牺牲奉献精神!
(以上摘录以会上发言先后为序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