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新村的幸福生活

作者: 赵妮妮

“当初心里没底,但是我们知道村里不能让老百姓吃亏。现在看来,入股合作社1万元入对了,每年合作社给2000块钱分红,在村里就可以打工赚钱,再也不用早出晚归出远门打工了。”村民殷春梅开心地说。

乳山口镇以富裕村南唐家村为核心,采取“强村带动弱村,弱村抱团发展”模式,在南北唐家村试点开展“跨村联建”,采用“先融合再整合”方式,推动“跨村联建”由“形合”到“心合”。2020年,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南唐家村党支部决定兴办农业专业合作社,先后召开7次村集体大会,两轮增资扩股,向村民细算入社对比账、长远账,明确入社带来的一系列利好。当年,全村共120名群众联合出资130万元参股入社,实现产值300多万元。

合作社的成功不仅让老百姓鼓了腰包,也大大增强了村两委的信心。“依托村里的土地及海域资源,借助‘乳山牡蛎’这一品牌优势,去年,我们想再发展个牡蛎产业项目,就和镇上沟通了这个想法。”南唐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克永回忆说。没想到,这一举措成功推动了“唐家新村”的成立,让整个村庄焕发了新面貌。

看到南唐家村在产业发展上势头强劲,乳山口镇党委以南唐家村为核心,上马了占地140亩的乳山口镇牡蛎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一期建设44座牡蛎标准化车间,没等开工就被抢购一空。

“这个项目优先吸纳南唐家村村民增资扩股,实现‘户户是股东,人人都分红’”,乳山口镇党委宣传委员蔺唱介绍说,“同时,周边10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出资200万元入股,年投资收益8%,打造乳山口镇共同富裕示范区。”

上午8点钟,北唐家村村民唐在海来到位于村南的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去年开工以来,他就在这里打工,主要负责牡蛎的清洗、分拣、包装。

标准化车间内,经过自动化组合式清洗设备清洗后,牡蛎被分拣成不同规格,并投入到无菌海水净化池,利用循环水净化工艺再清洗3次,随后,带着“乳山牡蛎”标识的一个个“牡蛎宝宝”就被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唐家新村以“党建引领”推动产业振兴,让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化建设实现同频共振,打造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强村富民的“南唐样板”。

(责任编辑:魏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