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干涸的“一滴水”
作者: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调研组
湖南是雷锋的家乡,雷锋精神更是刻在湖南人理想信念里、凝聚湖湘儿女赓续奋斗的血脉基因。南华大学丁德馨教授,一生坚守成就一个学科一个行业,突破极限创造身体奇迹捍卫国家安全,他用实际行动在湖南这片热土上不断书写新的雷锋故事,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做惊天动地事、当默默无闻人!
“拓荒牛”志为“一滴水”:
集体主义是高于一切的选择
丁德馨,中国铀矿采冶学科“拓荒牛”。“拓荒牛”起码孕育着三重含义:从无到有、先行独行、执着苦干。在现在的铀矿采冶领域,丁德馨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在丁德馨最初选择铀矿采冶的时候,这在当时是中国的一片荒地。作为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第一批研究生,丁德馨在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学习的是有色金属开采,毕业后工作分配在长沙矿山研究院。
他的一生做出过很多异于常人的选择:第一次的异于常人就是选择从省会长沙到衡阳,从在长沙矿山研究院可以锦上添花调到衡阳工学院面对百废待兴,从熟悉的有色金属专业转到几乎陌生的铀矿采冶,算是一次“高开低走”;第二次的异于常人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核工业经历了军转民和深化改革的波动期,与核工业紧密相关的专业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曾经跟他站在一个起点的志同道合者纷纷出走,他选择了留在低谷,算是一次“一意孤行”;第三次的异于常人是面对科学家心中最高殿堂的邀请函,丁德馨先后两次前往澳大利亚和英国学习,如果追求卓越是科学研究的本能,那么这两个平台无疑是成就科研梦想的顶峰,面对高额奖学金和最先进团队的挽留,他毅然选择了回国,算是一次“反身逆行”……
站在历史的时间长河里,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关键节点的执着坚持,一个国家的发展成就于每一个“小我”在关键节点上的“忘我”选择。我们今天看到国家核工业粮食 “丰衣足食”的背后,是这头拓荒牛站在起点、低点、散点,每一个关键节点时一如既往、从未动摇、浑然忘我的选择。这个选择是什么?丁德馨说《雷锋日记》里有一段话从小就已经刻进了他的身心:“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枯,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的事业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永远把集体利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放在个人得失之前,丁德馨的所有选择,就是坚持将集体主义作为调节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经过25年艰辛努力,在铀矿采冶几经起落、经济效益变化不定的环境下,南华大学终于为我国核工业建成了唯一培养铀矿采冶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学科体系,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丁德馨将铀矿采冶这条路越走越宽广,培育了众多同行者。集体主义,正是丁德馨异于常人的选择背后不变的初心,也是丁德馨超越小我奔赴大我的力量源泉。
“铜豌豆”炼成“螺丝钉”:
敬业奉献是超越一切的力量
丁德馨,是一颗被生活千锤百炼的“铜豌豆”。“铜豌豆”具有几个特质: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考上大学时,丁德馨插队锻炼时的“腰伤”就已经变成强直性脊柱炎,当时医生对丁德馨说:“10年后你很可能会瘫痪。” 10年里,病痛始终伴随,但他没有瘫痪。带着病体下矿井,实地勘探;2008年,强直性脊柱炎让丁德馨全身僵直,不得不做双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三天,病床头摆上条小矮凳,他便趴着开始工作;2015年,在博士论文答辩期间丁德馨突患脑中风,上午九点已经浑身冒汗明显不适,硬挺了11个小时完成每一位博士论文的最后修改,最佳治疗时机里他在尽他的导师职责,从ICU出来他害怕了,可他怕的不是站不起来,他怕的是别人同情、怕的是被当闲人、怕的是不让他再搞科研。半年后,一度走路、吃饭甚至写字都无法自理的丁德馨,又重新站在了他的讲台和实验室。丁德馨有几帧形象是让人难忘的:一个是他走路的样子,重心在右边身子,身子往右倾斜,左手下垂,右手上下摆动;一个是他讲课的样子,半天时间,连上四节,不坐,站着;一个是他从300多米台阶的矿井里出来时的样子,已经做过双髋关节置换手术,自己一步步上下台阶加上井下作业计四小时,他脸色苍白,摆摆手说没事;还有一个250万人看过的视频,是他上下楼梯的样子,他右手扶着墙,先跨左脚,一次一步一个台阶。正是这些匮乏的革命资本和倔强的形象,让我们如此分明地在他身上看到了雷锋的影子。雷锋个子矮小,却把吊车开得最好;他文化程度不高,却把出名的“油老虎”改造成节油标兵车。雷锋精神为什么如此贴近大众深入人心?恰因为它是我们普通人的精神丰碑。正是这种精神,把丁德馨这颗“铜豌豆”锤炼成了“螺丝钉”,打破医生判断、超越疾病限制、克服身体困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复燃奇迹。
“超一流”锐意“钉钉子”:
忠诚担当是突破创新的动力
丁德馨,强核报国追求的是“超一流”。“超一流”的追求源自习近平2016年视察战略支援部队机关时的一段话,总书记强调“担负历史重任,瞄准世界一流,勇于创新超越。”在丁德馨的人生中,有几个环节影响重大:第一个对他影响重大的是考到大学后读的一本书,叫《祝你成才》。其中一句“被耽误了的中国,只能靠被耽误了的中国人来改造”,由此立起学习科学技术,顶梁祖国建设的志气;第二个重大影响来自他的大学老师、时任衡阳工学院党委书记的王昌汉,是他邀请丁德馨来到衡阳与铀矿采冶专业和学科建设结下不解之缘,也是他在20世纪九十年代青年教师纷纷出走时坚定丁德馨的决心:“国家很需要核工业,你一定要守住这个点”;第三个重大影响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此时在他的坚持努力下南华大学已经建成了我国唯一培养铀矿采冶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体系。但他更加明确,从无到有还远远不够,唯有放眼世界,超越一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才能真正守护国家安全;第四个影响重大的是他自己写的半阕词:“炎黄子孙齐奋起,瞄准一流;超越一流,不见潮头誓不休。”丁德馨对“超一流”的追求,体现的就是雷锋的“钉子精神”。当国家的核安全事业需要,丁德馨便把雷锋不停挤、永恒钻的钉子精神发扬到了极致,用自己的一生和一切去奋斗,正是这份对国家和人民安全的忠诚担当,引领他、他的学生和团队、他的专业和学校、他所热爱和为之奋斗的铀矿采冶事业,锐意进取、不断突破、永攀高峰。
(执笔人:郭丹,调研组成员钟君、胡守勇、郭丹。责任编辑:仇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