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志愿服务精神 打造实践育人品牌
作者: 张同胜 徐磊 张颖静 张佳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山东省电子工业学校)建校45年来,坚持实践育人理念,厚植志愿服务精神,形成“守初心实践育人,展担当服务社会”的师生共识,打造出一支省级志愿服务品牌“雷锋电子e工服务队”。
技术服务人民,实践奉献社会
山东省电子工业学校建校伊始,学校就提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验教学”的创新理念。那时,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家用电器开始走进百姓家庭,社会急需电子技术人才,“雷锋电子e工服务队”的前身“学雷锋家电维修服务队”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这支“学雷锋家电维修服务队”就会出现在学校周边的街道、广场和居民区中。学生们放弃休息时间,拉起条幅,摆上桌子,用技术服务百姓,以实践奉献社会。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维修技术越来越好。大家在实践中体会到用技术回报社会的获得感、价值感和成就感。”当年带队的田建生老师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感慨良多。
“每到周末,我们的维修队都到附近居民区义务维修。当时甸柳办事处专门为我们提供一块维修场地,解决了没有固定维修场所的困难,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便利,居民一看见我们就称呼我们‘小雷锋’。”担任服务队指导教师的孟建明至今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
2004年,山东省电子工业学校升格为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以此为契机,探索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驻地周边开辟和建立实习实践服务基地,开展电子产品使用、咨询及维修等科技服务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技术实践渠道,提高学生“勤学勤练 动手动脑”的转化运用能力。
2005年,学校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党总支将“学雷锋家电维修服务队”更名为“雷锋电子e工服务队”。名称变了,初心不变。服务队始终坚持建队初衷,在校属驻地开展电子产品科普展示会、电子技术咨询、电子产品义务维修等各种便民服务活动,持续为“雷锋电子e工服务队”志愿服务品牌蓄力。此外,服务队还在章丘双山街道文化路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数年坚守初心,指日蓄势待发
近年来,学校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党总支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工作部署,在继续打造“雷锋电子e工服务队”实践育人品牌的基础上,发挥专业育人特色,不断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内涵,常态化开展“三下乡”服务乡村振兴、家电维修科普进社区等实践活动,始终践行技术为民服务宗旨。
2021年暑假,在“三下乡”服务活动中,“雷锋电子e工服务队”的3名学生勇救一名孤寡老人事迹在社会上获得广泛赞誉,带队教师郭莹获得章丘区政府授予的“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称号。2022年,服务队深入莒南县高榆村,与当地共建“挖掘红色历史,传承木梳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与章丘区文祖街道水河村委共建“服务乡村振兴”新时代大学生实践基地。
多年来,这支有着优良传统的学雷锋服务队以技术服务大众、以实践奉献社会为宗旨,积极开展社区服务、防疫志愿服务、扶贫济困、助老助残等多项公益活动,累计组织志愿服务955次,参与人员19233人次,维修各类家电3.2万余件。
到2023年,“雷锋电子e工服务队”已经走过30年历程。学校把这支服务队作为党建特色项目服务品牌之一,贯彻“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理念,以志愿服务为桥梁和纽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良好的专业教学和实践基础,积极拓宽志愿服务路径,培养学生具备高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4月13日,“雷锋电子e工服务队”来到学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三涧溪村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党的二十大代表、学校思政教育导师、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现场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大思政课。
为助力科技养老、服务乡村建设,4月15日,“雷锋电子e工服务队”组织师生携带自己研发的养老服务机器人,来到章丘区三涧溪村敬老院,为这里的老人们提供高科技暖心服务。
30年前,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启动“雷锋服务月”活动;30年后,学校大力倡导社会新风尚,将红色文化与志愿服务精神深度融合,使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具时代特色。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的“雷锋电子e工服务队”在实践中擦亮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核”,以专业赋能志愿服务,以专业践行为人民服务,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责任编辑: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