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腾飞的内在“魔力”和奋斗“底色”

作者: 中华雷锋文化研究院专题调研组

无论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读过我们党的二十大报告,都会对其中列举的下列数据惊叹不已: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镇化率提高十一点六个百分点,达到百分之六十四点七。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基础研究经费从499亿元增加到1817亿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发射240余次,10年来,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一组组数字背后,无数笑颜绽放。2013年至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比2012年增长近八成,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群众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至2021年的98.62%,成为公认的‘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数字,是一个总的概括,是从宏观领域对我国积极发展成就的总结。如果我们深入了解60年来特别是这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就会发现更为惊人的细节,更为震撼的图景。

溯源这沉甸甸的经济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强调精神的重要作用,他先后提到的精神有:建党精神、奋发有为的精神、斗争精神、钉钉子精神、担当精神、实干精神、创造精神、劳动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等几十种精神。从这些重要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雷锋精神的丰富时代内涵和重要现代价值。“钉钉子精神”直接来自雷锋精神,奋发有为的精神、斗争精神、担当精神、实干精神、创造精神、劳动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等,与雷锋精神、雷锋的言行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可以说,6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蕴含着雷锋精神的强大支撑,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赋予雷锋精神以鲜明的巨大时代价值和地位。60年学雷锋始终激励、支撑、引领着亿万人民踔厉前行,雷锋精神是不容忽略的经济腾飞的“魔力”之源和奋斗“底色”。

一、脱贫攻坚中的“雷锋精神”

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长期没能实现的夙愿,即使在各种封建的“盛世”,贫困也是始终存在的顽瘴痼疾。无论是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还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还是刘安的“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都是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心灵呐喊。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是习近平同志的核心执政动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把全面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部署下,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用自己的拼搏、汗水、乃至生命谱写了脱贫攻坚的时代长歌。可以说,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和成就,是落实、贯彻和体现彰显雷锋精神宏大伟力的时代舞台。雷锋精神的核心: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在脱贫攻坚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成为支撑脱贫攻坚伟大成就的坚实力量。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总书记会上引用的毛相林说给乡亲们的这句话,正是一个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毛相林相信雷锋的话:“只要我们有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 从带领群众在悬崖峭壁中凿山修路,在艰难困苦中发展致富。2018年,黄文秀带领全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8户56人,教育脱贫28户152人,发展生产脱贫42户209人,共计88户417人,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38万元,实现翻倍增收。她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注重乡风文明建设,成立“乡村振兴、青年作为”小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村规民约吟诵比赛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百坭村获得百色市2018年度“乡村文明”红旗村荣誉称号。黄文秀生活上十分简朴,不讲究吃穿,为人随和,平易近人。在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她自己生活很简朴,而每当贫困户有困难需要她在经济上援助时,她都慷慨相助,还经常自掏腰包慰问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对他们嘘寒问暖。她还帮助考上大学的贫困生争取各项补助,让村里苦读多年的寒门学子获得上大学的机会。艰苦朴素、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担当实干,黄文秀是扶贫攻坚中践行雷锋精神的楷模。

此外,还有坚守太行山35年,被称为“新愚公”的李保国;从事教育脱贫的张桂梅;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等。这些受到党和国家表彰的脱贫攻坚楷模,和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一起铸就了感天动地的脱贫攻坚精神,其内容就是:“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其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直接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也可以从雷锋精神、雷锋事迹中找到学习的案例,奋斗的动力。

二、制造强国建设中的“雷锋精神”

在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进程中,制造业的全面崛起,基础建设的全面改进,成就了中国“基建狂魔”的美名。在“基建狂魔”的称号之下,千千万万的基建人,在祖国大地,在世界各地,用雷锋精神激励自己,用奋斗牺牲铸就伟业,彰显了雷锋精神、雷锋传人的无限力量。

中国新高度!2020年4月,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40名铺设组成员肩扛传输光缆,带着46头牦牛组成的运输队,在冰川山路跋涉,运送近8吨的建设物资,完成特种传输光缆铺设。海拔6500米——4月30日下午,世界海拔最高的5G基站投入使用。加上此前在海拔5300米、5800米建成的基站,5G信号已实现对珠峰北坡登山路线及峰顶的覆盖。这次信号系统的建设,为及时传送珠穆朗玛峰的最新测量高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新速度!2021年,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下线,中国继续引领世界铁路技术的突破;“九章”“祖冲之号”问世让中国量子计算机实现算力全球领先,2021年12月10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400”。37年、7年半、4年多、33个月,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个“百次发射”所花费的时间,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不断加快。

中国新跨度!经过近300天的飞行、4亿公里的奔赴,“天问一号”成功“落火”;嫦娥四号首探月背,距地球约38万公里;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运行于平均高度为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探火”“奔月”“逐日”,跨越星球是我们从未停止的脚步。

中国新精度!2020年12月6日清晨,一份“宇宙快递”正在交接。21秒内,一“抱”一“抓”,一次堪称“教科书式”的交会对接,让历经千难万险采集到的月球样品一气呵成踏上来地球的路。“太空穿针”惊险浪漫,背后有百公里测量范围内、测距精度达0.2米的微波雷达保驾护航。

中国新深度!四川凉山,锦屏山隧道中部,2400米地下,有一处安静地点——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这里是世界上最深的实验室。本世纪初,锦屏大河湾建起两座水电站,后来隧道贯通。正在寻找暗物质研究场地的清华大学,联系到国投集团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希望利用隧道开展研究。仅用一年半时间,实验室建成。

中国新力度!金沙江上,白鹤滩水电站,一座拱形大坝横亘在高耸的山谷间,承受1650万吨的最大水推力。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这个被称为“胖五”的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起飞重量约85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级。湖南株洲,单机功率28800千瓦、牵引力2280千牛的“神24”电力机车,能在12‰的坡道上牵引1万吨货物列车。

中国新厚度!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正在进行黑土地“保卫战”,通过推广农业科技等措施,夯实“大国粮仓”根基。以黑土面积最大的黑龙江省为例,根据多年监测数据,黑土区旱地平均耕层厚度由19.8厘米加深到23.3厘米。今日中国,正在打造雄厚的实力。我国建成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使我国实体经济底盘更稳、产业升级根基更牢,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网络零售市场。

中国新密度!今2022年,一款新的动力电池在中国问世,能量密度达到255瓦时/千克,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2012年至2021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40.85%,国土经济密度明显提高。这些领域密度的提升,意味着质量的提高,含金量的提高。“密度”提升,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入手。“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已成为中国人的普遍共识和努力方向。

中国新广度!2022年7月,地处欧洲东南部的克罗地亚,一座长2440米、宽22.5米的公路斜拉桥佩列沙茨大桥通车,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称赞这座桥“实现了将克罗地亚南北领土连为一体的夙愿”。该项目是中国企业首次中标欧盟基金项目。

中国新温度!从百姓不断改善的生活,最能感受中国发展的温度。大凉山腹地,绝壁千仞。一座2556级的钢铁“天梯”,让“悬崖村”告别下山需要爬17段危险藤梯的历史,村民搬下“悬崖”,开启新生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人将有更暖心的日子。

这些惊人的数据背后,是同样惊人的精神支撑。“高铁神话”“大桥神话”“造岛神话”“造船神话”“两山建造神话”(火神山和雷神山两个医院的建造奇迹),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众多建设神话,都需要而且也都有强大的精神支撑。

逆行的都是英雄,奉献的都叫雷锋,所有的言行都是为人民服务,所有的精神都是无限忠诚。雷锋精神中的职业精神、劳动精神、诚信精神、奉献精神等,都化为施工中的精益求精,都化为面对危险困难的无畏勇毅,都化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炙热忠诚。(未完待续)

(执笔:全国企业党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姚洪越。责任编辑:仇学平 )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