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英雄的新传说
作者: 文灿辉 王希明“以爱心给即将入伍的新同志(兵)讲课,多承关怀,深受教育,激起当年(雄)赳赳、(气)昂昂入朝抗美,保卫伟大祖国的气势,真是美好回忆。谢谢还来不及,怎能接受讲课费,我应交学费才是……”
7月底的一个清晨,一位老人来到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武部门岗,放下一封信,交待值班员帮忙转交后,就默默离开。
天心区人武部政委王晓拆开信封,只见里面装着1000元现金和一封信,署名为:退役军人汤铁吾。
这是一位近90岁高龄的抗美援朝功臣退回来的国防教育讲课费,这已是他第三次将讲课费退回。读着汤老信中留言,王晓瞬间满眼热泪,心存敬意。
汤铁吾1934年出生于江西九江,1950年参军入伍,所在的四野四十八军苏式火箭炮兵(喀秋莎)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舍身炸碉堡的英雄董存瑞、全国战斗英雄郅顺义、当代“花木兰”郭俊卿等都出自这支部队。
入伍那年,抗美援朝战斗打响,经过半年的军事训练后,当年12月,16岁的汤铁吾驾驶着军车,随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正式入朝参战。
迎来的第一次战斗就是上甘岭战役,他的工作是运送木材、炮弹等物资,他们是晚上运输、白天休息。
“无数个在火力封锁线上冲锋的战友,就在一次又一次冲锋中,被炸得灰飞烟灭,但我们仍然开足油门、铆足拼劲,一次又一次地冲向前线”,谈起那场战役,汤老满怀激情却眼含泪光。
后来,汤老临危受命,趁夜间和一个通信排去师里送机密作战计划。途中被敌机炮弹袭击,虽然有幸逃过一劫,但他的右耳失去了听觉。也因此,荣获个人三等功。入朝一年之后,夏季反击战获得了胜利,他此时随部分部队踏上了回国路。1958年5月退役。
他的红色履历成为激发青少年为国争光、为国防添彩的动力源泉。
也因此,汤老被天心区国防教育领导小组聘为国防教育宣讲教员。每当新兵入伍、新生入学、民兵入队等时机,汤老都要被邀请走进人武部、大中小学校等进行光荣传统教育和革命斗争精神教育。他以翔实的亲身经历、生动鲜活的语言,向青少年送上一份彰显英雄气概、浸润家国情怀的“国防教育精神大餐”!
他每次讲完课后,一些单位都要送上讲课费,却都被他逐一退回,从不接收。
他视名利淡如水,像雷锋一样,心里总是装着别人。转业到地方那些年,单位曾想提拔他到干部岗位任职,但他婉言拒绝,心里总是想着推荐有文化、有前途的年轻人,他还是干着开车的“老本行”。由于他在战场上受伤耳朵失聪,也有人提议他去评残,可他还是拒绝了。
“入朝作战中,无数战友无私为人民牺牲自己的生命才换取了今天的安稳日子,我是沾了烈士的光,永远向先烈们学习致敬!现在有这么好的生活,能看见这么强大的祖国,我还要什么呢?我只有感谢党感谢国家!”谈起名利,汤老激动地回答着,声音有些哽咽。
也因此,无论城市的生活如何变化,89岁高龄的他,依然和老伴住在长沙铝厂家属区一室一厅的楼梯房里,每天打开助听器,认真收看新闻联播,关注国家大事。
2020年初,在新冠疫情刚开始暴发的时候,汤老立马取出1万元养老金,交给社区帮忙转交支援武汉战“疫”。
“汤老是一个很有正能量的人,也是我们社区的‘重点优抚对象’。但是他从来都说不麻烦社区,不麻烦国家。”社区负责退役军人服务的专干周正说起汤老就赞不绝口。
“让英雄得到尊崇。很多志愿军老兵儿女在外工作,日常生活中,我们便如儿女一样,利用周末、节假日,登门拜访,与英雄拉拉家常,密切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态。”天心区人武部朱云辉介绍说。
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为营造“关心关爱好志愿军老兵,服务保障好志愿军老兵”的社会氛围,据悉,长沙市天心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了“重点优抚对象补充保险项目”,把天心区退出现役的伤残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在乡复员军人、“两参”人员和“三属”(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60周岁以上烈士子女以及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等人员(有工作单位的除外)作为参保对象,把增加住院补贴、30种重大疾病救助、人身意外伤害等列入参保范围。让 “上甘岭战役”精神永远闪光!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