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在军旗下成长

作者: 管水锁

模拟射击体验区,密集的枪声此起彼伏;红色主题宣讲区,胶东乳娘的故事催人泪下;军事拓展训练区,矫健的身姿飞驰赛场……7月的胶东大地,骄阳似火,山东省乳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处处军歌嘹亮。来自乳山市的学生正在这里“零距离”接受国防教育,体验别样的假期生活。

近年来,乳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把国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规划,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引领,不断培树中小学生的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

军地共享,构建教育阵地

宿舍内,一床床被子变成了方方正正的“豆腐块”;操场上,整齐划一的步伐伴着响亮的口号声;靶场上,握枪、瞄准、射击每个动作一丝不苟……初伏时节,记者来到乳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目睹了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学军人作风、强自身素质、做优秀学子”的风采。

带队教师隋京亮感慨地说:“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增知识、长见识,还让他们学到了部队的优良作风,树立热爱祖国、献身国防的意识。”隋京亮的感慨,源于乳山市委市政府在筹备基地之初,就赋予了基地承担部分国防教育的社会功能。

“基地课程设置主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让爱国拥军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基地党支部副书记王家春说。目前,基地研发实施了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生命教育等3大版块31个领域200余门课程,定期有序安排学生到基地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挑战自我中追逐梦想,在趣味游戏中获取国防知识,在怀揣砺心砺行的信念中传承红色基因。

与此同时,基地也在不断深化制度建设,对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中的思想工作、日常管理、教学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实现国防教育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优化资源,科学设置课程

“同学们,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的是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持……”在先锋剧场内,思政课教员宋菲菲以生动的史实和鲜活的故事向学生们介绍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鼓励学生们刻苦学习、筑梦军旅。

“以军事课程建设为主体,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不断拓宽孩子们国防教育的眼界。”乳山市教体局局长孙厚强介绍,乳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重点打造新时代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了红色教育、军事训练等军事与国防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国防素质。

在课程实施中,小学国防教育课程包括《叠军被》《激光打靶》《红色研学——巍巍马石山浓浓乳娘情》《致敬中国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等内容,激发学生对军队的向往和崇拜。初中国防教育课程包括《军事内务整理》《真人CS》《国家与国防》《红色研学——缅怀甲午风云》《讲好英雄故事 凝聚中国力量》等内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加油、加油……”在军事拓展训练区域,海军某部退役军人单志远担任教官,正手把手向学生传授固定攀登的方法步骤。他说:“这次增加了军事拓展训练区域,学生参与军事体验更有切身体会了。”

馆校联姻,传承红色基因

乳山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而独特,胶东乳娘、马石山十勇士等故事家喻户晓;还有胶东兵工厂等118处红色印迹,是著名作家冯德英《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三花”系列小说故事的发生地,书中所表现的革命英雄主义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乳山市教体局副局长孙洪斌告诉记者,乳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与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合作,将驻地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的活阵地,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组织学生追寻红色足迹、传颂红色经典、弘扬革命传统,激发大家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构建特色国防教育校园文化。

乳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自2020年10月开班以来,共有63期近3万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洗礼、有收获、强信念。

“没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将以先烈为榜样,用自己的热情、血汗和才智,让国旗更鲜红、五星更闪亮,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6月13日,乳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组织300余名学生开展“踏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活动,赴乳山胶东育儿所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重温乳娘“忠心向党、大爱无疆”的感人故事。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把这次实践活动当作学习的新起点,把传承乳娘的高贵品格化为学习的动力。

(责任编辑:魏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