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

作者: 徐志坚

202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这为新时代学雷锋活动形成长效机制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是实现“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课题的重要意义。

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是新时代的呼唤

“人能弘道,而非道弘人。”传承雷锋精神需要身体力行和以身作则的人。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学雷锋活动就已经走进中国大地的千家万户,雷锋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学雷锋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政军民学在内的各行各业都是学雷锋的实践者,学雷锋的活动贯穿于生产劳动的全过程,也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结合时代特征,学雷锋活动逐步与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新图景,引导学雷锋活动向时代化、纵深化发展,探索具有长效机制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了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弘扬雷锋精神的主要途径是学雷锋做好事,如何将学雷锋活动持续不断开展下去?这就需要有长效机制和稳定的队伍。

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趋突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成为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自觉行动。从社会基础看,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经历了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变迁。正因为社会内在结构发生变迁,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需要深刻思考加强保障和支持机制建设,不断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

加强保障和支持是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关于学雷锋出现了各种杂音,“雷锋过时论”“学雷锋三月论”“学雷锋表演论”“学雷锋破坏市场论”都是曾经出现过的论调。这些论调是“学雷锋”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过程中曾经面临的不良境遇。“扶不扶”等微观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成为社会需要反思的问题。

如何从深层次解决学雷锋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现实问题。我们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破解这些时代之问。具体而言,需要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辩证关系:

第一,社会要处理好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动机与行为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因为个别案例的出现,使有的原本高尚伟大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致使有些地方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有所萎缩。这需要社会高度重视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问题。国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从个人、社会、国家层面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雷锋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我们要从动机与结果的辩证关系中综合把握和努力实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价值。

第二,处理好学雷锋志愿服务与自身合法权益之间的辩证关系。政府要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志愿者自身权益不受非法伤害的保障机制。“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志愿者自身安全健康权益维护是需要保障机制解决的重要问题。国家已经制定了《志愿服务条例》,各省市都出台了相关条例保障学雷锋志愿服务,从精神激励、政策激励、信用激励以及优待激励等方面保障志愿服务者的合法权益,防止“雷锋”流汗又流泪现象的发生。

第三,处理好常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与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辩证关系。从社会风尚的层面看,结对扶贫、助学助残、社区服务、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服务、社会道德风尚引导、全民健身运动服务、车站服务等常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要从长线保障机制招募和培训,保障志愿者队伍持续增长。在应急志愿服务队伍中,主要从应急救灾服务、大型体育赛事服务、特殊行业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特殊需要,建立特殊的遴选保障机制。

第四,处理好本职工作岗位学雷锋和业余学雷锋志愿服务的辩证关系。国家要鼓励全国人民立足岗位学雷锋,将本职工作做好,敬业奉献,发扬雷锋“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将学雷锋和劳模教育结合起来,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不能为了学雷锋而学雷锋。

不断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要发挥引导功能,形成示范效应

从问题入手,解决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问题。志愿服务队伍的保障和支持,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加强对志愿服务法律支持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志愿服务的社会引导动力机制方面去思考问题。

第一,各级党委要提高政治站位,将学雷锋志愿服务当做社会建设的重要工程来抓。各级主管部门要对这个工程的质和量进行督导,要列入党政机关考核体系,将其作为各级的重要职责来考核;另一方面,完善学雷锋志愿服务表彰体系,提高学雷锋志愿服务表彰荣誉的含金量,让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佼佼者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另外,还要督促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落实志愿者抚慰补偿,让因学雷锋志愿服务出现意外损失或伤害的人得到社会的支持与帮扶,彻底消除“扶不扶”追问背后的道德选择困境。

第二,各级各类学校要将雷锋精神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工作来落实。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用雷锋精神点亮青春梦想也是回答培养什么人这一时代之问的重要答案。学雷锋要从娃娃抓起,童年养成的好习惯,对人的一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学校中形成的良好品质会在他们的行为习惯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学校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培育发展壮大的涵养池,共青团组织、少先队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建设,将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纳入工作总体筹划思考。

第三,积极鼓励社会其他各行各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学雷锋志愿服务当中,不断延伸服务链条,壮大服务队伍。要在充分肯定和发挥党员领导干部、解放军、学生队伍在学雷锋志愿服务中的基础作用的同时,注意防止另一种倾向,即忽视弱化社会其他行业组织和个人在帮困助学、危急救助中的社会贡献。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辩证关系,既发挥上述队伍的基础作用,又发挥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弘扬雷锋文化,吸引世界“洋雷锋”加入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雷锋是中国的,雷锋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表现形式。但是,雷锋精神又是世界的,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中的优秀文化如志愿服务精神具有相通之处。当今世界交往密切,“雷锋”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越来越受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赞扬和崇拜,许多外国人自觉加入到学雷锋的队伍中来。积极引导“洋雷锋”真正学好雷锋,让雷锋精神光照人类,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的不断壮大还取决于志愿服务在所涉及领域不断的深化与拓展。目前,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发布的主要项目类别有脱贫攻坚、环境保护、文明实践、关爱少年儿童、为老服务、卫生健康、应急救援、社区治理与邻里守望、节水护水、水利公益、文传旅游、法律服务等13个类别。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领域肯定包括并不限于上述领域,还需要在其他领域不断探索加深。同样,这一项目大赛牵引着8个类别的申报主体不断项目化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走深走实,这8个类别的主体涵盖了广泛的行业组织,如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或志愿服务联合会、学校志愿服务团体、企业志愿服务团体、机关事业单位志愿服务团体、基层共青团组织、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等。这些主体通过项目长效化实施,对推动扩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拓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领域、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内涵、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质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新的表现形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