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两岸,共筑国之长城

作者: 江跃中 窦芒 魏洁 张锡银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小梅正吐黄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

1991年1月9日,全国双拥会议在福州召开前夕,时任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福州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的习近平,创作了这首《七律·军民情》。

今天,在“踔厉奋发强国防 勇毅前行向复兴”的新征程中,在一座英雄城市的血脉里,源源不断地流淌着“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沸腾热血。

这就是英雄的上海市,这就是氤氲黄浦江畔的国防情。红色文化的传承使上海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同时,始终保持着那抹鲜红的印迹。上海军民坚持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凝聚爱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9月1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警备区政治工作局、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共同主办,“踔厉奋发强国防 勇毅前行向复兴”上海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展在黄浦滨江世博园开幕,一幅上海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活动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思想篇:思想的火炬行动的引领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

重视国防教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

上海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展由序厅、“人民的长城”、“安全的基石”、“全民的国防”、尾厅5个部分组成,主要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成果。通过展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

在主题展入口处,“共筑国之长城”6个红色立体大字首先映入眼帘。走进序厅,以时间为脉络,展示了党中央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关于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

心系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

2013年3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2014年3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要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阐述,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表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军地各级着眼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大力弘扬双拥光荣传统,双拥工作组织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宣传教育深入人心,服务备战打仗积极有为,支援经济社会建设成效显著,谱写了军政军民团结奋斗的绚丽华章。

健全规范国防教育机制

早在1992年《国防教育法》颁布前,上海就先行制定出台了《上海市国防教育条例》。之后,针对青少年学生军事训练和民族精神教育,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文件。

2004年4月,市政府、上海警备区召开专题会议,对青少年国防教育作出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将国防教育和民防教育纳入年度课程开展专题教育;高中阶段,除进行国防教育外,还要集中进行不少于10天的军训;大学阶段,除进行国防教育外,还要集中进行不少于14天的军训、36课时的军事理论课教学。

国防教育常态化,制度保障是前提。《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上海市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工作方案》等法规制度,自上而下建立了国防教育议事协调制度,定期督察讲评部署国防教育工作,使国防教育工作实现法制化、规范化。

全市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常态化”实现“五个纳入”,即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纳入党校教学、纳入专题培训、纳入网上学习、纳入公务员学习培训。

2022年,上海市委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结合全市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明确将上海警备区等担负的全民国防教育职能统一由市委负责,同步对全市国防教育议事协调制度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制度,推动市区两级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机制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党委领导、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全民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

深化篇:国防教育根植城市血脉

2023年9月16日,是我国第23个全民国防教育日;2023年9月,也是我国首个全民国防教育月。

16日11时35分,上海市防空警报试鸣指挥部试鸣防空警报。同一天,2023年上海市国防教育日主题系列活动之全民国防教育日大直播活动,在上海报业大厦6楼演播厅举行,2023年上海全民国防教育知识竞赛(社区组)决赛和“爱我国防”主题征文评选揭晓,充分展示全市各街镇、社区、企业、学校、国防教育基地等各个方面,积极参与全民国防教育的浓厚氛围。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红色基因深深根植于上海这座城市的血脉。近年来,上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国防教育作为维系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和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工程,高质量谋划和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不断壮大国防教育工作整体合力,持续推动国防教育走深走实、国防观念深入人心。

延伸青少年国防教育课堂

国防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塑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上海市普陀区立足新时代国防教育、少先队和双拥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2021年9月18日,曹杨新村街道成立了“少年军校”。

“少年军校”成立以来,已开展多项内容丰富的特色课程,涵盖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各个方面,成为课堂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与此同时,还将探索的触角延伸至各居民区。2022年2月11日,曹杨新村街道“社区军校”成立,成为搭建社区国防教育新平台的又一举措。

今年3月,备受关注的曹杨新村街道“社区军校”和“少年军校”迎来全面“重磅升级”。一方面,引入全新的“五方共育”机制,共同为社区(少年)军校“保驾护航”,进一步深化社区(少年)军校红色教育创新平台内涵,打造体系化、系统化的曹杨社区(少年)军校新模式。

另一方面,充分整合优质资源,选优配强师资力量,打造“最强团队”。团队不仅涵盖中国海警局东海分局、73181部队、上海市人民武装学校等共建部队及专业军事院校,还包括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卢氏心意拳等11家单位,让学员们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夯实青少年国防教育基石

2023年9月13日,上海市大学生国防教育研究中心合作联盟在上海电机学院揭牌。这是上海根据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需要,围绕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国防教育一体化建设、大学生国防教育实践、大学生国防素养提升等问题、开展学术交流而成立的机构。

上海高度重视抓好青少年国防教育,早在2014年,就将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教育纳入中小学专题教育序列。2017年至今,上海共有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49所,其中2022年新评23所,上海警备区对口援建的全国八一爱民学校1所。各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2013年8月,第一届上海青少年“走近边防线”活动启程,奔赴东海前哨军营。47名营员到达嵊泗海防某部,与海防官兵一起开展“六个一”活动:巡一次逻、站一次岗、帮一次厨、过一次党团组织生活、开一次座谈会、观摩一次部队训练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营员们深深感受到军人身上所承担的沉甸甸的责任。

今年7月23日到28日,上海青少年“走近边防线”国防教育军事训练营70名营员,前往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始发地辽宁省丹东市,开展红色课堂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式学习,营员们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军人和长期驻守边疆的现役官兵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为国忠诚担当的革命精神。

到目前为止,上海青少年“走近边防线”活动累计发动全市150万名青少年参与,带动420万户家庭、数百万市民关注国防、关心边防。申城青少年对国防事业的热情与日俱增。

位于上海郊区淀山湖畔的“东方绿舟”,是全国最大的青少年国防教育训练基地。每年有近10万名青少年来到这里,接受国防教育综合实践课程培训。

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

上海历来重视凝聚社会各方力量,让更多人参与国防教育工作,形成强大合力。

2020年,上海市举办了第一届全民国防教育知识大赛。今年的全民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分为个人赛和团队赛,其中在“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开展的个人线上赛,从5月起一共开展了5轮,吸引了上海乃至全国共计近百万国防爱好者的踊跃参与。学生组共吸引来自全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总计800多所学校的参赛队伍;新设的企业组,吸引了全市16个区600多家企事业单位报名;同样新设的机关组,也吸引了大量来自公安、市场监管、消防救援、海关、税务、边检等单位的火热报名。社区组是每届赛事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年一共吸引了全市16个区215个街镇、乡总计400多支队伍报名。通过两轮线上进行的初赛复赛比拼,大赛最终产生10支队伍参加决赛。

今年举办的上海市“爱我国防”主题征文活动,同样受到大家的关注。活动自6月启动后短短两个多月,征文活动办公室共收到2230篇作品,这些文章弘扬了伟大建党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城市品格,讲述了全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生动故事,讴歌了军民团结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深厚情感。

创新培育国防教育载体

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成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大课堂、培根铸魂的主阵地。一处处红色地标是这座城市的专属“国防印迹”,见证了人民军队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舍生忘死的斗争史。

202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全市共有重点旧址、遗址、纪念设施或者场所类红色资源共612处,重要档案、文献、手稿、声像资料和实物类红色资源共236件(套)。其中,旧址有228处,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等;遗址有279处,如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遗址、朱家店抗日之战旧址等;纪念设施有105处,如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解放崇明岛登陆纪念碑等。

目前,上海共有各级各类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1600多个,其中全国国防教育基地7个,市级国防教育基地40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5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71个,每年接待参观群众超过400万人,为上海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