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埋下献身国防的种子
作者: 黄聪 曹鸿艺 文雁
在广西的边境线上,在茫茫群山之中。矗立着一座民兵哨所——它就是凭祥廖行国防民兵哨所。
9月23日清晨,崇山峻岭间,一队身着迷彩服的民兵正沿着蜿蜒曲折的边境线警惕地巡逻着。走在队伍最前头的就是廖行国防民兵哨所哨长何加录。他个子不高,墩实的身材,已经在哨所战斗了10个年头!10年来,何加录抱着对祖国的爱、对哨所的爱、对哨友的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守边防就是守国防,守哨门就是守国门”的铮铮誓言。
何加录1984年12月出生在广西的一个小山村。当时在村附近驻扎着一支部队,小时候,每天早上何加录和小伙伴们伴着军号声踏上求学的路;傍晚放学后,他们又学着战士们的样子在田间地头练刺杀。耳濡目染间,何加录便对军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长大后,何加录从军心切,多次报名参加体检,都因身高不够而与军营无缘。
虽然未能走进军营,但是何加录从来没有放弃献身国防的初心。
机会终于来了。2013年6月,他听说廖行民兵哨所正在招录哨兵,这重新点燃了何加录保家卫国的热情,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深圳一家工厂5000元月薪的优厚待遇回到家乡,成为国防民兵哨所一个只领1600元月工资的哨兵。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到哨所时,哨所生活的艰苦条件超出了何加录的想象。
哨所坐落在一座海拔500多米高的山顶上,占地面积不到2亩,孤零零一栋20世纪90年代的小平房。距离最近的村庄也在山脚下1公里,由于交通不便很少有人光顾,真的是“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由于山高林密,特别是冬天大多是雨雾天气,很难晒到太阳。时间一长很容易落下风湿病根,毒蛇出没也是常有的事。因为生活条件艰苦,加之工资又低,一批批人来了又走了。跟何加录一起到哨所的5个人,不到一年时间就只剩下他自己了。
哨所的生活苦,巡逻工作也辛苦。哨所常年担负近20块界碑的巡逻执勤任务,其中有4块界碑位于400米高的山脊上,何加录和哨员们只能徒手攀爬才能到达。界碑所立之处,人迹罕至,沿线覆盖着茂密的丛林。如今所有“硬化”的巡逻路,就是沿着何加录和一代代哨员的足迹踩出来的。10年来何加录就是在这样的巡逻道上,每周都要往返几次,10年的总里程超过5000多公里,相当于南北贯穿祖国大地,已经穿坏了30多双胶鞋。
2019年2月,为了改善哨所的生活条件,当地政府决定投资500多万元对哨所进行重建。从2019年初到2020年9月,因为旧营房已经被推倒,新营房又还没有建好,已经是哨长的何加录带领哨兵们拥挤在一间临时搭建的毛坯房里,低矮潮湿,没有窗户,蚊叮虫咬,一住就是一年半时间!
哨所不远处就是一个边民互市点。哨所管辖的边境线上还有20多条小道,常有不法分子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拉拢身为哨所哨长的何加录。
2018年,有一个老板在哨所山脚下私自开通了一条简易公路,准备用作走私货物。老板知道这条走私通道就在廖行哨所的眼皮下,如果不打通哨所这个关节点将寸步难行!一天,老板让马仔私下找到何加录说:“何哨长,只要你们平时少往山下看,对我们的事睁一眼闭一眼,我们一年给你50万!你现在一个月工资不到2000块钱,要多久才能挣到50万啊!”
何加录并没有被巨大的金钱诱惑所击倒,他义正言辞地回绝道:“你想在我们哨所附近搞走私是不可能的,我最痛恨的就是你们这些走私的,损害了国家利益,搞坏了国内市场!不要说50万,就是500、5000万我也不会让一件走私物品从我们眼皮底下溜走!”
10年来,何加录自觉抵制金钱物质诱惑的同时,还经常教育哨兵,筑牢思想防线,拒腐蚀永不沾。他们先后协助有关部门查获走私案件20余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
人生没有几个10年,从29岁到39岁,何加录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民兵哨所!
10年来,何加录带领一茬又一茬哨友,把廖行民兵哨所打造成了一座南疆边境线上坚不可摧的堡垒!不但如此,如今廖行哨所还是驻地重要的青少年国防教育实践基地、优秀大学生村官训练基地、专武干部成长基地。10年来,哨所先后有2名哨员成为国家工作人员,13名哨员参军入伍。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