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作者: 文朋 刘彤彤
位于冀鲁两省交界处的夏津县,得名源于“齐晋会盟之要津”,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勤劳勇敢的夏津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夏津县深挖辖区红色资源,大力弘扬革命优良传统,积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协调各方出台规范文件,健全制度机制,拓展方式方法,体现时代特色,突出重点人群,坚持常态长效,使全民国防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正走到了千家万户、百姓心间。
建章立制,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提供法规依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全民国防教育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精神支撑、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不是一时之功,也不是搞几次学习、上几堂课、做几个展板就能解决的,要用制度固化、用自觉培养。为此,夏津县委、县政府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大局出发,把全民国防教育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领导干部工作责任制。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县人武部、教体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细化要求,明确权责,为开展新形势下的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在这一政策指引下,各乡镇、街道开始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把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与兵员征集政策结合进行量化考核,与各村评先评优和绩效工资挂钩;有的聘请退役军人和民兵为国防教育兼职宣传员,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有的把国防教育搬进小学课堂,全民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
“以前搞国防教育靠的是‘一腔热情、战友感情’,干不好觉得对不起曾经穿过的军装。现在有了制度依据,干不好就对不起组织的培养。”退役军人刘旺长如是说。刘旺长曾在陆军某部服役多年,既练就了过硬的军事素质,也培养了深厚的国防情结,转业后任村党支部书记,是村民们有口皆碑的国防教育“义务宣传员”,不管身份如何转换,他的初心一直未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纳入指标考核,他更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点带面,用重点群体带动全民参与
“国防,就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和分裂,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安全和发展利益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近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是我们开展国防教育最生动的教材……”在夏津县委组织部、县人武部联合开展的村支部书记集训上,县人武部政委王庆磊正在给150余名村支部书记上国防教育课,国防教育已经成为了干部集训的“必修课”,正式列入了年度培训计划,新任职干部、拟提拔的干部都要经过这样一次“思想洗礼”。在干部当中开展国防教育,一方面是明确开展国防教育的责任,另一方面是通过这种方式明确国防教育的带头人身份,以身作则把分管工作和国防教育结合起来,争取达到“1+1>2”的效果。
入伍新兵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重点人群之一,夏津县人武部结合新兵役前教育开展国防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思想基础,为部队输送“双合格”优质兵员、防止出现思想退兵创造了有力条件。通过观看《长津湖》《战狼》等爱国主义电影凝聚参军报国的荣誉感;通过瞻仰烈士纪念碑、进行入伍宣誓、参观军事历史展陈馆,用珍贵的文物、生动的场景吸引他们,用肃穆的仪式、严肃的氛围感染他们,进一步坚定他们投身强军兴军、献身国防事业的决心。在他们的感召下,夏津县高学历适龄青年入伍热情连年高涨,截至目前,夏津县人武部已经接续实现了连续37年无责任退兵,全民国防教育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各中小学校以军训为重点,与日常教学计划相结合的国防教育课常态化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网络答题活动丰富多样,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创新渠道,为强化全民国防观念营造浓厚氛围
夏津县辖区范围内红色资源丰富,但相对分散,统一建设和管理难度大,针对这一特点,夏津县在集中建设国防教育主体公园、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基础上,依托各乡镇名人故居、历史文物等打造了一批“小而精”的红色纪念馆,整合辖区资源绘制“国防教育点位分布图”,形成了重点突出、全面开花的国防教育基础建设格局,营造出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
依托县城最大的公园——会盟公园升级建设的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和双拥主题公园,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灯箱集中展示习近平强军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和国防建设成就、十大英模人物事迹、夏津本地革命历史人物、双拥模范人物、参军入伍优待政策、爱国诗词等等,为民众提供了了解夏津本地红色历史的窗口、聆听英雄故事的课堂,人们早起锻炼时途经“强军课堂”,观光赏景中步入“敞开军营”,国防教育的代入感、新鲜感不断增强,真正融入了百姓生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渡口驿乡太平庄村建立了夏津县第一个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如今的太平庄红色记忆馆虽然展陈面积只有200平方米,但展出的图片近百幅,实物展品120余件,通过场景再现的方式展示了革命先辈工作生活战斗的场景,这种沉浸式体验极具感染力。像这样的微型国防教育点县域范围内还有多处,每年“五四”“七一”“八一”等重大节日,这些建在群众身边的红色纪念馆近便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成为了开展国防教育的“微型基地”。
现如今,夏津县全民国防教育经历春风化雨,已经形成了点面结合、资源共享、大众参与的良好局面,正焕发出蓬勃朝气和活力,汇聚成共筑国防长城的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