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腾飞的内在“魔力”和奋斗“底色”

作者: 中华雷锋文化研究院专题调研组

三、科技强国建设中的雷锋精神

科技界的活雷锋,支撑起了中国科技的巍巍大厦,成就了中国产品的质量过硬。钉钉子精神、傻瓜精神、勇士担当精神,这些雷锋当年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优秀品质在各行各业得到充分的彰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有一个110教研室,是交大编号第一的教研室,也是现在的船舶设计研究所,还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传奇”。这个教研室走出了我国造船界的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今年103岁的杨槱,“辛一心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创新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谭家华,国内高校唯一一位“船舶设计大师”何炎平以及他们身后一批批年轻团队。

谭家华教授今年已经75岁了,他是我国最早从事海上施工设备与特殊装备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长期从事海上施工设备与关键技术方向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开发,为地区和行业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带动了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学科的发展,他主持开发国内广泛应用于水下地基处理的“软体排铺设”装备和技术,是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自主研制的开拓者和倡导者。依托这套技术,祖国的南海沙礁实现了成功变岛,实现了中国南海的国土安宁、增进了祖国的版图完整。

今天的国家经济实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企业的活力和水平。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涌现出了一大批拼搏奋斗、努力探索、坚韧勇毅的企业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密码:雷锋精神的传承。

任正非,华为集团的创始人。华为有一个“勇士计划”,靠学雷锋成长起来的退役军人任正非就是华为的第一勇士。他讲:“阿富汗战乱时,我去看望员工。利比亚开战前两天,我在利比亚。我飞到伊拉克不到两天,利比亚就开战了。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2017年4月9日晚,任正非离开叙利亚,六七个小时后的10日凌晨,美军空袭叙利亚。这个70多岁的企业家跑遍世界看望员工、鼓励职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说:“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李书福,吉利集团的创始人,他说:“人在旅途,谁知道前方有多少条路?要坚持住朝前走,认准一个方向走下去。人的追求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失败了没有意思,成功了也没有意思,在成功、失败之间才有意思。无限风采、无限美丽在成功、失败之间。”吉利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汽车品牌,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杰出代表。

深圳优必选公司的周剑,在2008年出差日本时,为日本机器人的先进技术和日本人的傲慢所激励,孤注一掷进行中国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实现了在2015年春晚上,100多个自己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在舞台上跳舞的夙愿,目前,深圳优必选有限公司市值达到几十亿美元。

以任正非、李书福、周剑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队伍,以罗阳、袁隆平、谭家华、梁建英、林鸣为代表的科研队伍,以及这两个队伍的结合,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袁隆平讲:“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雷锋精神。”“我和雷锋是同时代的人,都出生在旧中国,经历过国家贫穷落后、人民受苦挨饿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那一代人都翻身了,就想怎样为国家做事,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为了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下来了,这就是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吧,雷锋精神对我还是影响很大的。”“雷锋是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他把为人民服务这个崇高的宗旨,变成具体的实际行动,是值得我们人人学习的好榜样。”雷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他的精神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成为我国进行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塞罕坝人在非常恶劣的环境里,利用简单的工具,扎根塞外,立志要把这里恢复成茂密的森林。在塞罕坝人心中,无论风吹雨打,种树,就是坚如磐石的使命。1964年的春天,林场职工集中在三面环山的马蹄坑,连续大干3天,在516亩荒地上种满了自己精心培育的落叶松幼苗,96.6%的幼苗开始放叶。三代人,59年。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已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在这里,时光见证了一场“人间奇迹”。

在陕北榆林,面对毛乌素沙漠的肆虐,郭成旺老人从承包1万亩沙地开始,长期进行植树造林。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治沙工程中,他们家又承包了3.5万亩沙地,治沙造林有了机械化的现代器具,曾经的不毛之地成为了绿树成荫的森林,旅游业、畜牧业、林业支撑起当地人的幸福生活。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河南南阳陶岔渠首大闸缓缓开启,丹江水奔涌而出,一路跋涉经千余公里注入北京颐和园团城湖,实现了“一泓清水润京津”的伟大梦想。通水7年来,累计调水超430亿立方米,在造福沿岸人民的同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在南水北调的伟大工程中,沿岸民众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折射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光辉。

在新时代,从消灭旱厕的厕所革命,到垃圾分类的逐步推广,从实现“奥运蓝”“两会蓝”为重要内容的蓝天保卫战,到清理河道、建立清洁水系的环境建设,从国家湿地公园到保护海洋生态,中国人民从雷锋精神中不断汲取为国为民的力量,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行动力量,努力学习、相互促进的支撑力量。志愿活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随手拍、及时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环境问题和不良言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广泛参与,都成为社会进步、国家文明、人民幸福的重要证明,也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不断进步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些至理名言正在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塞罕坝林场建立以来,累计投入3.49亿元,截至2009年年底,林场有林地面积110万亩,林木总蓄积1012万立方米,林木价值40多亿元,林木每年生长增加蓄积80万立方米,增值3亿元,多年来累计上缴利税近亿元,现有林场固定资产3亿多元。据中国林科院评估,塞罕坝资源总价值为152.9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44。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金句的诞生地浙江安吉余村,从炮声隆隆、粉尘漫天,变得山清水秀、竹海连绵。如今,美丽生态已成为余村的一张金名片。

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起到巨大支撑作用的集体主义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积善立德精神,全部是雷锋精神的生动体现。

结论:雷锋精神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功能

雷锋精神作为激活和生发人民内在品质提升和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力量,作为增进团结互助,促进携手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关键密码,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1. 雷锋精神是支撑人才成长的重要动力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的成长需要精神的支撑和激励。雷锋的一生就是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奋斗成才的一生。个子矮,没有阻挡住他在鞍钢开机车的脚步;工作忙,没有阻挡他为人民做好事的热情;幼年不幸,更加激发了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在人生的成长路上,在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不可避免要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新状况。坚持学习、不畏困难、协同攻关、攻坚克难,需要钉钉子精神,需要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敬业精神,需要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劳动精神,需要实事求是、客观分析的诚信精神,需要不计较个人得失,把解决问题和推动发展作为自己的最大使命的奉献精神,需要深入钻研、持续探索、反复实验的创新精神。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在人才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张桂梅同志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2000年,她在领取劳模奖金后,把全部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教育是人才培育的主战场,以张桂梅为杰出代表的教师队伍,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用雷锋精神、雷锋故事作为自己的激励动力,扎根基层办教育、立足岗位学雷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设者、劳动者、研究者和创业者。

2. 科技创新需要雷锋精神的支撑

科教兴国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科技强,才能实现产品质量高,质量高才能实现产业强。2018年,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战,不断强化的西方对中国的科技封锁战,其所仰仗的就是西方的科技优势。雷锋是爱钻研、爱研究的标兵,是克服科研困难的能手。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大潮中,广大科研人员日夜奋战,不计报酬,为国为民,协同奉献,其家国情怀、其民族气节、其奉献精神,和雷锋的奋斗和雷锋精神一脉相承,是雷锋精神和雷锋故事的精彩演绎。

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是雷锋精神在我国科技研究领域结出的灿烂花朵,是雷锋精神在科研领域的时代彰显。

3. 雷锋精神是建设大军的内在精神支撑

中国是“基建狂魔”式的建设大国。中国路、中国桥、中国隧道、中国高铁、中国港口、中国网络,成就了中国的大国实力、强国梦想。建设是一个苦差事,建设需要面临野外的骄阳酷暑、需要应对冬天的滴水成冰,需要应对地区动荡的生死考验,需要面临恐怖袭击的残酷环境。无论是热带地区的气候考验、病情肆虐,还是战乱地区的安全危局、生死抉择,无论是荒郊野外的孤独寂寞,还是远离家乡亲人的海外飘零、语言的障碍、生活的艰辛、心灵的压力、朋友的稀少,都成为建设大军需要克服、需要忍耐、需要面对、需要战胜的挑战。雷锋,一个普通的拖拉机手、一个普通的钢厂工人,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用自己的炙热而又伟大的一生,为广大建设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撑,成为支撑我国建设大军的强大动力。

像雅万高铁一样的众多的建设者,支撑起了中国建设的亮丽名片,撑起了经济发展的晴朗天空。

此外,经济发展的研究者、经济政策的制定者,经济活动的组织者、监管者,都在各自的领域践行雷锋精神,成为在经济领域谱写雷锋新故事的重要代表,共同谱写雷锋精神支撑经济发展的精彩演绎。

(执笔:全国企业党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姚洪越,责任编辑:仇学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