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家校共育“一池春水”
作者: 陈子恒 杨荟瑾
外来务工子女为主的学校,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实效。如何积极构建家校共育渠道和平台,促进家校共育工作向科学、规范、可持续方向发展?日前,沈阳市皇姑区昆山西路第三小学校长王艳在接受访谈时,畅谈了近年来他们开展家校共育的成功做法和体会。
找准家校共育的目标和关键
“两年前,我刚任校长时我校半数以上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学校配合不力,有种‘孤军奋战’的无助感。”王艳说,她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过逐步探索,目前已蹚出一条“和美”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家校共育新路,并取得了理想效果。
“家校共育的目标是‘育’、关键在‘共’。只有坚持平台共建、理论共学、责任共担、资源共享、效果共评的原则,才能构建起衔接顺畅、高效运转、深度融合的家校共育机制。”据王艳介绍,“和美育才,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多元、高质量发展”,是他们学校的办学宗旨,也是家校共育的目标所在。为此,他们首先建立两个关键组织——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其次是打造三支专业队伍——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校外指导专家团队和智慧家长榜样团队;再次是通过定期召开班主任培训会、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会、读书分享会,让老师们充分认清家校共育的紧迫感、责任感,不断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搭好家校共育的高质量平台
多元而高质量的家校共育平台,是确保家校共育各项工作落地生根的根本保证。为此,该校下功夫搭好“四个平台”。
一是家校沟通平台,让和谐交流无障碍。学校成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坚持家委会月例会、家委会与校领导定期对话、家委会微信沟通等制度;规范各班微信群管理,出台《和美微信群文明公约》,让班级微信群从“夸夸群”“攀比群”“诉苦群”变成和谐向上的共育共享群。同时,为实现与家长的零距离沟通,该校设立校长接待日,公开监督电话、校长信箱,校领导每天在校门值岗,随时与家长对话。学校还坚持家访制度,倡导“七必访”(孤儿学生必访、留守学生必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学生必访、离异家庭的学生必访、学习成绩变化较大的学生必访、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学生必访、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必访),提高家教指导的针对性。
二是家校互动平台,让家长多角度走进校园。每学期家长开放日,请家长参观校园、共升国旗、共玩游戏,欣赏学生作业作品,校长亲自介绍学校办学成果,安排家教互动讲座,让家长与学生共用午餐,为食堂打分点评;低年级期末考评时,邀请部分家长当考官,亲眼见证“小豆包”的成长快乐;动员家长参加学校“学雷锋和美志愿者团队”,每天轮流在校门前护学岗执勤,参与社区“两邻”活动、“善美园”里种花拔草、路边摆放共享单车、楼道里清扫小招贴、元宵节慰问空巢老人、清明节宣传文明祭祀、中秋节为老人们送去温馨视频问候……在奉献爱传递爱的过程中,学校和家长增加了交流,达成了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的共识,家校共育的同一首歌越唱越响。此外,学校还聘请优秀家长为校少工委委员,深度参与策划少先队活动;开展家长讲师团进课堂活动,邀请家长中的能工巧匠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的劳动、科技课……每项活动后,学校都会认真总结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立即整改,让家长看到了学校的诚意,更有了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动为学校作贡献。学校每学期进行“和美家长”评比表彰,激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家校互动中来,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三是课程共享平台,引领家长共同成长。该校成立“和美之家”家长学校,研发“红帆船德育课程”之“家校共育”系列课程,建立课程资源库,实施“321授课模式”,即每学期3次专题讲座,2次主题活动,1次专项指导。疫情期间推出的“依法带娃 陪伴成长”“心理健康线上课堂”“小幼衔接入学适应课程”等线上家教课程,文字精炼、视频精彩,还有专家指导,深受家长好评。学校还将家长的学习心得和“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分享在公众号里,让家长们时时处处都可以参与到家校共育课程中,汲取家教智慧。为引导家长学以致用,该校倡导“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在“双减”后,为学生设计了“R.H.B”家庭作业,即亲子阅读、家务劳动、运动健身;为家长推荐家庭教育专著,安排亲子共读书目,提供家务、健身各年级选择清单。如此一来,家长们也变身为孩子家庭作业的设计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全家人一起享用亲手做的晚餐、饭后一起运动流汗、睡前一起阅读的时光,让学生和家长都感受到了家的温馨祥和。
四是专家资源平台,为家长学生排忧解难。该校积极引入专家资源,为有不同需求的家长提供公益服务。儿童心理指导专家王春雪老师在该校成立“和美·春雪心理工作室”,为师生及家长组织“一壶一世界”“说出你的爱”“同心协力冲冲冲”等系列团训,还针对部分特殊家庭,开展“每周一连线,每月一疏导”,让问题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心理健康辅导,及时化解了家长及孩子的心理问题。学校还聘请律师、营养师、医师等各行业精英为校外辅导员,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和公益咨询服务,让家长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不走弯路。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家校共育新路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和信赖,也为我校的跨越发展带来了满满能量和勃勃生机。”王艳表示,家校共育的幸福教育愿景在他们眼前,更在他们心中。她认为,每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都是家校共育的拥护者、践行者和受益者。所以,她真心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在家校共育新征程上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和衷共济,向美而行,让学生在爱的双向奔赴中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陈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