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区把雷锋精神融入社区文化建设

作者: 贾博

沈河区把雷锋精神融入社区文化建设0

沈河区把讲好雷锋故事、传承好雷锋精神贯穿于社区文化建设,将叫响“我是雷锋”深植沈河土壤,通过强阵地、树典范、重服务,常态长效开展学雷锋活动,构筑了践行雷锋精神的沈河模式。

“谢谢大家,快来喝口热水!”看着明净的窗几,残疾居民张大姐向上门服务的志愿者连声道谢。“亚栋啊,你今天有空吗?来给大爷看看下水管门阀,有点渗水。”电话里,独居老人正拿着电话本,向社区里的“景亚栋农民工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求助。这是日前发生在沈河区滨河街道红巾社区里如常的邻里互动故事,无声的感动里带着暖意。

这个红巾社区,可是沈河区的一张“亮丽名片”。多年前,红巾社区完成了第一批老旧小区改造,从部队转业的陈建国通过公开招聘成为社区新一任书记。和许多老旧小区存在的治理难题一样,红巾社区有着近40年的历史,毗邻五爱市场,人员密集,社区与居民互动不多,以往工作开展得不顺畅。就在陈建国对如何推进社区工作一筹莫展时,一位退休党员、劳动模范带领家人义务捡拾垃圾的举动,触动了陈建国,他马上意识到,奉献是永恒的底色,为何不用榜样的力量推进社区工作!也是在这个时候,沈河区提出将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等文化主题植入社区建设,发挥文化的浸润作用,用社区文化引领社区工作的思路。于是,“学雷锋、讲奉献”在红巾社区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在沈河区文明办的指导下,红巾社区先后成立了10余支志愿者队伍。春天,花3元钱就能换一扇防虫纱窗;夏天,“社区便民大集”把新鲜果蔬以批发价送到居民家门口;秋天,志愿者给满院的树木“穿上防冻裙”;冬天,雪停就是命令,全员立即下楼扫雪……一系列聚邻、暖邻、安邻、助邻、睦邻、亲邻活动,不仅促进了社区居民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邻里关系,而且在社区治理之路上,红巾社区也成功打造了“学雷锋精神、走雷锋道路、当雷锋好人、做雷锋传人”的特色文化品牌。

几年里,红巾社区走出了亢秉铨、景亚栋两位“中国好人”,尤其是在红巾社区与时俱进推出“善行义举榜”“社区好人榜”活动后,社区居民人人都把争做雷锋式好人视为道德追求。

2023年3月,沈河区按照市里统一部署,全面叫响“我是雷锋”,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塑造了沈河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基于对弘扬雷锋精神、构筑文化实践上的深刻理解,区委、区政府牢牢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聚焦“两邻”理念、聚焦“一老一小”,以建设特色文化社区为引领,以学雷锋志愿服务为纽带,以111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坚持用雷锋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志愿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两榜”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以雷锋文化凝聚人心,提升居民整体素质,促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

铝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办“五点半课堂”,每天放学后由老年大学教师教授学生书法等课程;清泉社区平安志愿者团队由民警郭勇从社区警务室发起,自其母亲成为首位志愿者开始,现已发展为拥有395人的志愿服务团队,构筑起社区平安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凯旋社区成功培育了张德山等宣讲骨干以及“银发先锋E起来”“辣妈帮帮团”等志愿先锋队,使居民自治效应逐步扩展发挥;“百年中街”作为学习雷锋的特色街路,吸引了众多商户、文明单位、社会组织参与“学习雷锋、争当雷锋”社会实践活动。

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精彩纷呈,先进典型层出不穷。沈河区房产110房屋报修中心获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滨河街道红巾社区、风雨坛街道雨坛社区、滨河街道多福社区先后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张菊香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志愿红成为最温暖的颜色,“我是雷锋”成为最响亮的声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广泛开展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刘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