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区拓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维度
作者: 卢美旭
铁西区以“‘我是雷锋’沈阳志愿者在行动”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志愿服务拓展社会治理的各个维度、赋能基层治理新模式,为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提供新动能,推动“我是雷锋”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紧盯队伍建设“一条线”,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铁西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落实,将“我是雷锋”专项行动分解成5大类、23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到17个街道(镇)、18个区直部门及全区各行业、各窗口单位,有效带动4500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形成“我是雷锋”志愿服务新局面。工作中,聚焦难题,建设数量充足、构成多元、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在全区组建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下设17个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中队,398个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小队。交通、税务、文旅等16个行业部门均结合部门行业特点,组建了行业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区各类“我是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达1000余支,成为基层治理力量的有效补充。他们还充分发挥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倾力打造各个社区独有的志愿服务项目17个,形成了“一街一品”,以品牌效应提升百姓参与度。
唱好志愿服务“一台戏”,赋能基层治理“大作为”。老旧零散小区是基层治理的难点和焦点,他们立足“志愿服务促自治”,因地制宜探索老旧小区治理模式。霁虹街道嘉和社区玻璃制瓶厂宿舍是典型的老旧弃管小区,居民多为老年人,社区公推公选小区“管家”志愿者李淑芳作为志愿者服务队的带头人,带领志愿者开展小区自治,日常清洁楼院、安全保卫、物业服务都由志愿者负责,团队为小区行动不便老人、残疾人提供打扫卫生、晾晒被子等志愿服务。
就业是基层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铁西区第一城社区了解到辖区内有部分居民对于就业服务存在较大需求,就建立了志愿服务品牌——“一城好瓣”失业群体促就业志愿服务项目。项目自开展以来,共组织培训活动5期,培训待就业人员160人,成立“创业孵化器”1个,实现居民个体创业8人,为辖区提供就业岗位172个,居民实现就业45人。
铁西区还发挥志愿者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定期以“楼长+志愿者”模式开展网格巡查、召开“民情恳谈会”“大党委联席”会议等形式,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隐患,对矛盾纠纷划分等级、逐一研判、逐项化解。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化解矛盾360余起。其中,在铁西区法院组织开展的“法律下午茶”志愿服务活动中,法官志愿者、法律援助志愿者、专业律师集结到群众家门口,帮助百姓足不出户化解矛盾纠纷,近3000名群众从中受益。
下活文明实践“一盘棋”,助力基层治理“零距离”。他们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推进辖区文明单位、企业和实践站融合共建,推动资金、项目、服务、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结对共建阵地流动。目前,已联合区委党校、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妇联等11家单位选派优秀老师,深入基层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防范电子诈骗、移风易俗、两性知识科普讲座等志愿宣讲,切实解决基层居民在政策、知识等多方面的需求。同时,他们充分挖掘各行业、各领域典型事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昆明湖街道志愿者武树洞,自费万元购买投影仪支起“广场小影院”,为居民免费放映露天电影;兴顺街道的志愿者丁彦在卫工明渠两侧义务植树百余棵,带动周边居民自觉爱护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美丽家园。他们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试点,开展“我们是对门儿”特色志愿服务项目。重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发起“问声好”“敲敲门”“捎带脚”“带带娃”“帮养宠”等“暖邻十招”,号召对门互帮互助,吸引一大批活跃在社区里的能人、热心人纷纷加入,目前已发展邻里“好对门儿”210对。文明实践所按季度组织好“我们是对门儿”故事会,把邻里间的感人事、暖心事讲出去,带动更多人参与居民自治、成为社区治理的好帮手。
(责任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