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屯区典型引领深化学雷锋活动

作者: 杨扬

苏家屯区典型引领深化学雷锋活动0

苏家屯区在“‘我是雷锋’沈阳志愿者在行动”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宣传打造典型人物、品牌项目、服务模式,实现志愿服务创新化、品牌化、常态化。

打造爱心人士志愿服务品牌

提起爱心人士卢静开办的“爱心食堂”,苏家屯区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一番。现在,这个食堂已然成为全区最亮的志愿服务品牌。

20年间,卢静秉承“枣花虽小结实成”的奉献初心,从帮助贫困家庭孩子顺利上学,到救助困难群体解决衣食住行问题;从组织社会力量组建“爱心超市”,到成立为高龄孤寡老人提供免费午餐的“爱心食堂”,她始终关注“一老一幼”、困难群众,身体力行践行着雷锋精神。她自己不仅被评为“中国好人”,而且所带的团队也被“当代雷锋”郭明义授予“郭明义爱心团队沈阳市苏家屯区辉洒人间公益分队”。

目前,“爱心食堂”逐步探索出政府援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志愿者帮助一点、老人互助一点、慈善救助一点的“五个一点”运行模式,由1个食堂发展为3个食堂,每天在保证百余人实地就餐的同时,还为助餐点附近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小小的“爱心食堂”成为大爷大妈口中的“大热点”。

在苏家屯区还有很多像卢静那样的爱心人士,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雷锋故事,引领广大群众践行雷锋精神。

“谷多绵老兵志愿服务队”的组建者谷多绵,被群众称为“好人老谷”,他坚持自掏腰包修路、帮助生活困难的儿童,一干就是20多年。“陆国斌学雷锋实践基地”的创建者陆国斌,是鲁迅美术学院的著名教授,他几十年如一日免费为街道创作墙画,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雷锋中队”辅导员刘斌建虽已年过花甲,却依然活跃在志愿服务第一线……

打造党员志愿服务大集模式

以“辉洒人间”爱心公益协会、“谷多绵老兵志愿服务队”“陆国斌志愿服务队”等品牌化志愿服务团队为引领,苏家屯区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新模式,打造“我是雷锋”党员志愿服务大集。

他们将雷锋精神与党员先锋品牌相融合,组织动员全区62个区直单位支队、190个街道支队、186个社区(村)支队及9个特色分队和广大志愿者,围绕呵护最美童心、赓续红色血脉、点亮城市之美、增进邻里互助、加速乡村振兴、提升服务温度等内容,广泛开展“七大主题”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启动当天,有来自区直机关单位、各街道、部分国有企业等600余名党员志愿者参加,吸引近万名群众参与其中。

各街道按照“党员+志愿服务”模式,组建了“1+5+N”志愿服务队。“1”,即一支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5”,即组建宣传文化、卫生健康、教育体育、法律帮扶、社会关爱5类常备志愿服务队;“N”,即组织青年、巾帼等重点志愿服务力量建立若干支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层志愿者队伍,激活志愿服务的“细胞因子”。各街道结合辖区实际,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大集活动。

打造商户联盟志愿服务模式

苏家屯区还着力打造“政府支持+多元融入”的商户联盟志愿服务模式,以民主街道富城社区为试点,吸纳辖区37家志愿商户加入,以“党建引领、社区组织、信息共享”方式,倡导商户诚信守法、规范经营、携手共富、互通有无。

社区通过党建带动企业、商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激发出社会力量传承雷锋精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商户联盟今年建立以来,联盟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整治、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为居民提供消费券、满减等优惠活动50余次。此外,为传承雷锋精神、礼遇志愿者,社区鼓励有条件的商户针对志愿者出台专门的优惠政策,目前已有20余家商户出台了志愿者“专属优惠”,部分商家还自发捐赠了百余件好礼回馈志愿者。

商户联盟小机制,邻里互助大爱心。富城社区企业商户联盟志愿服务队架起一座连接社区、商户、居民的“连心桥”,依托商户联盟实现资源互通、协同发展,把社区需求和志愿服务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也激发了商户和居民发扬雷锋精神、参与基层共治的社会责任心,构建起多元参与、互助共赢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责任编辑:魏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