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正青春:学习雷锋新征程,精神文明新形态

作者: 丰小川

雷锋正青春:学习雷锋新征程,精神文明新形态0

纪念雷锋同志诞辰83周年

2023年12月18日,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诞辰83周年纪念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像一颗种子,在其家乡生根发芽,在祖国各地开花结果,感染和教育了几代人。

在雷锋诞辰83周年这个特殊的时节,从农民到军人,从农村到学校,从川蜀大地到中原古都,我们正以新时期的文明实践活动为雷锋“庆生”,实现着雷锋生前的梦想。

新时代雷锋的故事在新时期的文明实践志愿者身上,在各种“逆行人”身上,在各条战线坚守岗位的奉献人身上演绎着。雷锋正青春,雷锋的故事也正刚刚开始!

携手搭建新平台,建设美丽新农村

在雷锋诞辰83周年到来之际,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九龙村党员村民韩章涛,在接受采访时说:“串个门,就能听一场传统的二胡演奏会,就能参加一次贴心的志愿服务活动,就可上一堂音乐党课,我的生活变得精彩了,我感觉很快乐。”

这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用“微家”服务村民的缩影,“微家”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向农村散居院落延伸,打通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的“最后一公里”。

“我是第一个微家的捐赠者,一方面我是党员,有义务将党的声音、理念传递给更多人;另一方面,微家建成后每天有好多人到我家学习、活动、聊天,我家变得热闹了。”韩章涛说。

“微家”以“自愿捐赠、谁捐谁管”为原则,通过整合村民无偿提供的闲置房屋资源,由村“两委”征集志愿者对场地布置后向院落居民免费开放,并由“微家”提供者及院落志愿者共同管理维护。

每个“微家”配备联络员、学习圆桌和讨论角,便于开展活动。在“微家”中,房屋提供者为“首席讲师”,而每个村民也都能成为特聘讲师。讲课以故事分享会、主题龙门阵等形式举行,内容包括面向群众宣传思想理论、讲授生产技术、培养审美情趣等,注重寓教于乐,倡导多用方言土语、多讲百姓身边事。在“微家”的模式下,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每位村民都能在“微家”发挥特长,实现自我价值。

“有事可以过来说一说,没事也可以过来坐一坐,正在成为微家常态。” 韩章涛说。在清流镇,每一位“微家”参与者既是志愿者,也是获益者,“微家”成为邻里一家亲的生活互助和情感联络平台。

绵延起伏的山,潺潺流动的水,随风摇曳的竹,在清流镇目光所及之处,那蓬勃开展的“微家”学雷锋活动,正为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振兴“赋能铸魂”,让文明乡风劲吹希望田野。

军民携手学雷锋,古都焕发新精神

“我来自‘雷锋旅’,要在雷锋精神哺育下,不断成长。” 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学员七大队官兵说。虽然雷锋没有来过南京,但因为雷锋的战友和数十万军人和老兵都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南京成了名副其实的雷锋城。

在雷锋诞辰83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南京玄武湖公园举行了“军民携手学雷锋双拥文明玄武湖”学雷锋宣传实践服务活动。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七大队学员携手南京十余所大中小学校师生走出校门,向游客们宣传雷锋精神,为群众开展便民服务,这成为玄武湖长堤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军民携手学雷锋双拥文明玄武湖”活动与“雷锋常驻夫子庙”活动在南京形成了学雷锋的南北呼应之势,成为了南京军民学雷锋的典型代表。

在南京,部队官兵学雷锋的活动更是常年不停。东部战区总医院八大科室的医护团队经常性地开展义诊送健康活动,一位阿姨说:“义诊太方便了,让我少跑几趟医院呢。”坚守41年“家庭病床”的志愿医生们背上诊疗箱走进竺桥小区,为长期卧床和因病致残的居家病人上门诊疗、送医送药。南京南站“158”雷锋服务站在候车大厅开展学雷锋活动,让南来北往的旅客感受南京窗口和子弟兵的温情。

多年来,南京军民携手学雷锋,践行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古都南京熠熠生辉,形成了“雷锋常驻夫子庙”“家庭病床”“社连共建”等响当当的学雷锋示范品牌。

在南京,学习雷锋精神不是一个人的情怀,而是一群人的情怀,一片热土的情怀。在这片深情的热土上,时时有子弟兵支援南京地方建设的身影,也处处涌动着老百姓浓浓的学雷锋行动。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新时代南京学雷锋活动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和突破,从而汇聚起强国兴军的强大力量,共同擦亮南京新时期学雷锋典范城市的金名片。

建设育人沃土,培养雷锋传人

“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要时时刻刻发扬雷锋精神,向雷锋叔叔看齐,从小事做起,在学习生活中发光发热。”邓州市林扒镇第一初级中学的同学说。在他们心中,“雷锋”就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一股榜样力量。邓州市林扒镇第一初级中学聘请雷锋的战友宋清梅、张天玉、林云亭、邓景顺等作为学校的德育辅导员,以“传承弘扬雷锋精神”为办学特色,让雷锋精神在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们将继续开展常规学雷锋主题活动,号召孩子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深入学习雷锋精神,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努力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承者。”邓州市林扒镇第一初级中学校长介绍。

邓州市林扒镇第一初级中学被邓州市关工委、市教体局、“编外雷锋团”联合命名为“邓州市雷锋中学”。学校用雷锋精神兴校育人,把弘扬雷锋精神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汇聚智慧,形成合力,校园里处处充满着“精气神”,人人洋溢着“正能量”。

学校营造了浓厚的学雷锋校园氛围,使雷锋元素分布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雷锋文化长廊、雷锋广场以及雷锋精神展厅组成的“育德苑”成为雷锋主题文化场域;学校中心马路两旁设立了雷锋文化长廊,展示雷锋精神和学校学雷锋活动的成果;在校园的中心位置建立了雷锋广场,雷锋雕像矗立其中;建设有近200平方米的雷锋精神展厅,向雷锋战友收集了关于雷锋和学雷锋活动相关的实物,分专题展示雷锋精神,学生们置身其中,感知雷锋,学习雷锋,潜移默化地得到思想升华。

学校以各种媒体、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学雷锋活动,利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学校的《翠林报》、学校的微信公众号等及时报道宣传雷锋的故事及身边的好人好事。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将学习雷锋的内容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开展“争做雷锋的使者”“奋斗的青春最出彩”“爱的温度”等主题演讲赛及续写雷锋日记活动,让学生走近雷锋,践行雷锋精神;学校重视走出去请进来,取长补短,探究新时代用雷锋精神育人的方法,特别聘请了雷锋生前辅导的学生刘静、展世荣及原雷锋班班长张阳到学校做报告,以榜样引领学生成长。

在“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全体师生讲礼仪,献爱心,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乐学善学蔚然成风。王家毫同学因为患病不得不每天坐轮椅上学,上下楼梯很不方便,班级学生便自发组成互助小组,轮流抬着他上下楼。每当升级分班时,又会有新的同学加入互助小组,形成爱心接力赛;在学习上,学生发扬钉子精神,比“挤劲”和“钻劲”,整体成绩大幅提高;素质教育也结出了硕果:学生发扬团结拼搏精神,学校足球队踢出了邓州走向了全省;学校全体教职工立足岗位学雷锋,争做好标兵,比干劲,比成绩。老教师郝玉秀同志患有腿疾,但从未请过假,工作上兢兢业业,一心守护着毕业班的孩子们。丁敏同志带病坚持工作,心中装着学生,再苦再累,无怨无悔。

建设一片立德树人的沃土,用雷锋精神培根铸魂,邓州市林扒镇第一初级中学用实际行动将雷锋精神教育融入青少年培养全过程,用心用情推动学雷锋活动在学生中常态化开展。

小结

总有一些时间节点,能够唤醒历史的记忆、点燃炽热的情感,让人们在时代的坐标里仰望崇高、砥砺前行。雷锋同志的生日,如浩荡的春风、高耸的航标,引领学雷锋活动在中华大地上风起云涌,热潮滚滚。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没有哪一种生命比活在人们的心中更长久,没有哪一种精神比长存于人们的行为中更永恒。雷锋和雷锋精神,抵达了这个高度,也拓展了这个宽度,更蓄积了这个厚度。永远的雷锋,永恒的精神。

(责任编辑:刘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