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芦荡燃薪火 文明花开好风光

作者: 万娜

风起芦荡燃薪火 文明花开好风光0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近日,在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春来驿站,八仙桌铺上蓝印花桌布,“铜壶”煮开了三江水,招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学雷锋志愿者。这里,红色基因与文明胜迹交融碰撞,忠实传承与开拓创新交相辉映,描绘出一幅幅沙家浜的干部群众持续开展文明实践的新画卷。

传递芦荡薪火,积蓄红色热土的文明合力

这几年来 ,沙家浜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始终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深化“芦荡理‘响’”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党的理论人人学、芦荡故事人人讲”的生动局面。串联起“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江抗东路司令部筹备会议旧址”“新四军养伤处”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点位,推出“薪火”“记忆”“小康”等十余条“红色定制”路线,为党员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学习项目。打造“芦荡薪火”爱国主义教育“133”志愿宣讲项目,搭建“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中青年党员+银发党员”的阶梯式宣讲队伍,开展“红色故事”沉浸讲解、“红色家书”情景领读、“红绿新学堂”创新实践、“革命文物”动态宣讲等活动千余场,该项目获评第六届江苏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会银奖。

转角遇到文明,留住诗意田园的悠悠乡愁

沙家浜镇聚焦常态管理中的重难点问题,推动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转角文明+”专项行动,掀起文明村镇共建共治共享新高潮。镇容管理实施“转角文明+”三维传导机制,通过“文明接力+”学雷锋,志愿招募引导50多位沿街店铺业主成为“文明接力员”,通过“数字赋能+”温馨传递,实现暖心执法与及时整改的双向奔赴,通过“礼遇芦花+”红榜激励构建“礼遇+传递”的街巷文明新风尚。村庄治理实施“转角文明+”“六微”工作法,通过整合队伍、拟定清单、宣传推广、督导评议、评优激励、辐射带动六个环节,广泛引导600多位群众加入“微事长”队伍,在认领落实优化“文明微事”过程中,带动营造乡风文明新气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实施“转角文明+”“红色钟点工”系列行动,招募老中青学雷锋志愿者100多人,开展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500多次,在“烟头革命”中呼吁让烟头“归位”,在“文明吹哨”中让管理“到位”。在村庄建设中打造“转角文明+”“五微五心”文明芦花铺,让自然村组、农家小院、渔塘蟹池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展理论微宣贯、小院微聊汇、行动微倡议、实事微实践、红色微集市等活动,让乡村有了诗意、乡愁有了归处,文明乡风有了新气象。

聚焦“软硬”相融,绘出乡村振兴的幸福美卷

沙家浜镇聚焦更高水平的文明创建要求,精耕“早茶门诊”“春来月谈”“春来治和”三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既提升渔业产业发展的“硬实力”,又提升基层治理的“软实力”。“早茶门诊”是利用农户喝早茶的习惯,每天由坐堂专家与农户在喝茶的同时进行水产养殖技术交流与指导,方便农户及时解决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农户增产致富。此外,常熟市沙家浜镇培育孵化“芦荡直播间”,帮助养殖户转变营销思路,拓宽销售渠道,助推产业升级发展,引领村民致富增收。发挥“春来月谈”“春来治和”在基层治理中听民意、解民忧的作用,建立“党代表+联系领导+网格长+网格员+网格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结构管理服务团队,每月围绕翻建房屋、环境整治、村民自治等议题开展议事活动和集中学习,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围绕焦点问题展开会谈,探讨解决方案和措施,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

(责任编辑:刘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