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火的校园嘹亮的歌
作者: 宋伟萍 徐梅 管水锁
融入课程范围、开展主题研学、讲好本土故事……近年来,山东省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充分利用驻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国防教育活动新途径,打造富有特色的国防教育活动体系,不断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军情怀,让忧患意识在每一位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融入课程范围 筑牢国防意识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9月28日,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300余名师生,在五星红旗下引吭高歌,把“盛世华诞 礼赞祖国”主题升国旗仪式推向了高潮。随后,“我向国旗敬个礼”“我与国旗合个影”“我对祖国说句话”等7项系列活动陆续展开,庄重热烈的气氛为在场每一名师生厚植下炙热的爱国情怀。
“培植公民国防基因,要从青少年抓起、从校园教育抓起。”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王忠国介绍,多年来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融入教学范围,推动“国防教育进校园、战斗英雄进校园、红色文化进课堂、国防知识进教材”,形成“主题教育+课程渗透”的教育格局 。
为了让广大师生能够随时随地和红色文化亲密接触,让国防教育的触角更加深入,该校利用“开学第一课”,组织学生观看国防题材影片、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升国旗唱国歌;秋季新生入学,组织一周的军事实践活动;定期邀请驻地老党员、部队官兵,到学校讲初心故事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国家重大时间节点、重大历史事件中蕴含的国防教育知识,开展唱红歌、学英烈、举行“心系国防”签名活动;建设独特的班级文化,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展国防教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师生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政治热情。
开展主题研学 增强国防观念
“历史的警钟时刻告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少年强、青年强,才能中国强!”在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北洋海军的诞生地和甲午海战决战地刘公岛,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60余名少先队员开展“先烈永不忘 立志更坚强”主题研学活动,缅怀先烈,继承传统,进一步增强国防观念,厚植爱国情怀。
在甲午战争博物馆,师生们身临其境地学习了甲午战争相关知识,感悟中华民族“梦碎、梦醒、筑梦、圆梦”的复兴之路。大家纷纷表示要时刻铭记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开展主题活动,使国防教育实起来,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受到震撼,心灵受到洗礼,更加坚定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的信心和决心。”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刘永进告诉记者,学校定期组织学生们走进刘公岛、地雷战纪念馆、郭永怀纪念馆等国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用红色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为更好地进行研学活动,他们把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写入学校实践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校本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推进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入行。每次开展研学前,学校都要组织召开主题班会,通过老师的引导,让队员们带着问题去研学,从而达到“知”后“行”、“行”中“思”、“思”后“做”,让研学活动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用好“本土教材” 讲好国防故事
“人在孩子在,接过孩子就是千金一诺,把艰难万险肩上扛……”10月18日,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红领巾小小宣讲员”活动如约开讲,600余名师生在聆听《胶东乳娘,人间大爱》故事中受洗礼、有收获、强信念。这是该校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引领,用好“本土教材”讲好国防故事的一个缩影。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国防教育活起来。”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胡美芳介绍,作为胶东革命老区、抗战革命根据地,乳山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在开展国防教育中,他们通过人人宣讲、人人交流、人人分享等方式,吸引广大师生在参与中增进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学校组织开展“红领巾小小宣讲员”选拔活动,评选出的优秀选手成立宣讲团,宣讲团成员利用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公众号、课前3分钟等多个平台,宣讲发生在乳山境内的革命故事和先烈事迹,用红色文化引领大家健康成长。
一次次的讲解让学生们终生难忘。小小宣讲员不仅让自己受教育,也让在场的游客们深受触动。五年级的孙崇恩为了做一名合格的讲解员,利用课余时间,一遍遍学习马石山十勇士的英烈故事,将英雄事迹扎根在自己心中。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我不仅讲给同学和老师听,讲给社会上的叔叔阿姨听,回家后我还讲给爸妈听!”
(责任编辑: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