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要从娃娃抓起

作者: 本刊评论员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又到六一国际儿童节,让我们把关爱的目光投向新时代的儿童,去关注他们的健康、笑脸和明净的目光,也关注他们的精神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我们要从娃娃抓起,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世世代代弘扬下去。”今天的娃娃就是我党明天的“新鲜血液”,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情寄语青少年:“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的人生三部曲。”对少年儿童讲好雷锋故事,传承雷锋精神,能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值得肯定和赞扬、什么必须反对和批评,能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剧烈的欲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思维逐渐进入最活跃的状态。“蒙以养正,圣功也。”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若是“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

对青少年来说,雷锋事迹可学可做,雷锋精神可追可及。“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这些年,全国深入持久地开展让雷锋精神进校园活动,赋予学雷锋活动新的形式、新的手段和新的文化样式,把雷锋精神的种子播进无数青少年学生的心田。这样的教育甚至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为“从儿童时代保存下来的美好的、神圣的回忆也许是最好的回忆”。

放眼整个儿童群体,社会的发展,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更好的教育、更全面的保障。但也应看到,不少孩子被过早卷入竞争与浮躁的漩涡,事事攀比、时时较量,在一些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孩子们居然也“晒”起谁家的车更好、谁的家长更有本事。英国散文家、哲学家培根曾说:“天性好比种子,它既能长成香花,也可能长成毒草,所以人应当时时检查,以培养前者而拔除后者。”如果青少年都能做雷锋式的“一滴水”“一缕阳光”“一粒粮食”“一颗螺丝钉”,无疑会让自己的眼中始终有光、心里始终有爱,远离“毒草”而长成“香花”。

今日儿童少年,明日社会栋梁。让我们画好学习雷锋的“童心圆”,共同为孩子们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红日已初升,其道必大光!

(执笔:辛士红)

上一篇:
下一篇: 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