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设计赋能山东制造
作者: 郭笑艺术设计作为制造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重要纽带,不仅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更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山东是传统制造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制造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具备转型升级的雄厚基础。
因此徐青峰建议用艺术设计赋能山东制造,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推进产学研用融合,构建艺术设计创新体系。解决山东制造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弱项,需要充分发挥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和智力资源的优势,推动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紧密对接和深度融合。建议由政府牵头,联合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共同搭建艺术设计创新平台,通过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立常设的产学研设计机构,如艺术设计中心、创新设计研究院等。

打造艺术设计高地,提升山东制造品牌形象。我省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制造业基础,依托高校稳定平台,成立山东艺术设计中心,将山东打造成全国、亚洲乃至全球知名的艺术中心、设计之都。这不仅能够吸引国内外优秀设计人才和机构入驻,形成设计产业集聚效应,还能为山东制造提供强有力的设计支撑,推动产品在兼顾实用性的同时,提升艺术品位和品牌价值。
运用人工智能设计,塑造山东制造金质高品。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其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已十分普遍。这样做不仅能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实现个性化与定制化设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政府应加大对人工智能设计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人工智能设计软件和平台,分领域构建垂直模型,提升设计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营造良好设计生态环境。为推动艺术设计在山东制造的广泛应用与深入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的设计生态环境。建议出台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如设立设计创新专项基金、建立设计成果评价体系、加强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等,为设计创新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