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校园欺凌 守护青少年“心”健康
作者: 郭笑近年来,在构建安全和谐校园环境的进程中,各级教育系统积极行动,国家出台诸多文件并大力开展中小学生欺凌行为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校园欺凌事件仍时有发生。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必须深刻反思,迅速行动,着力健全和落实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机制,尤其要在以下三个关键机制上狠下功夫,力求取得切实成效。
一是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家庭教育引导责任。家庭在校园欺凌防治工作中占据着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堪称第一道关口。从众多媒体曝光的案例来看,部分学生在校园中肆意欺凌他人,这种行为背后往往与家长日常的疏于管教甚至错误引导密切相关。一旦出现子女在学校欺凌他人的情况,必须严肃追究家长责任,以强有力的问责机制倒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从根源上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二是完善奖惩激励机制,营造积极工作氛围。建议省纪委、省监委、省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专项政策,要求学校常态化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行动。对于在欺凌事件处置过程中表现卓越的学校、教师以及公安干警,应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树立正面典型,激励各方积极投身校园欺凌防治工作,营造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良好氛围。
三是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优势。在进一步强化舆论监督、畅通举报投诉渠道的同时,建议将校园欺凌纳入政协监督工作范畴,充分发挥全省各级政协委员以及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较高的社会影响力,能够为校园欺凌事件防治工作开辟一条独具特色的监督渠道。借助这一方式,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共同关注、共同监督的强大合力,让校园欺凌事件在严密的社会监督下无所遁形,从而有效遏制校园欺凌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协同努力和积极参与。秉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持续发力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健全和落实各项工作机制,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助力他们茁壮成长,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编辑/张媛媛 设计/牟国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