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作者: 郭笑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已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广阔前景。教育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设定了到2030年前实现普及的目标。然而,在全省范围内,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状况,尚处于起步阶段,并面临多重挑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地位、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确保人工智能教育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有序、有效推进。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政策文件和战略意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高校联合培养师资。建立定向培养机制,加强大中小学之间的合作,优化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际需求,建立定向培养机制,精准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掌握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复合型教师人才。实施在职教师培训计划,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在职教师人工智能培训体系。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学条件。开放共享高校资源,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向周边中小学开放校内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科技馆等教育教学场馆和设施,为中小学生提供参观学习、实践体验的机会和平台。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鼓励中小学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活动和项目。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确保教学质量。共同研发课程标准,组织专家学者、一线中小学教师以及教育技术研究人员等组成专业的课程研发团队,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共同制定适应全省的中小学人工智能地方课程标准。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