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热爱,奔赴山川湖海
作者: 陶冉“我那可怜的吉普车,很久没爬山也没过河,它在这个城市里过得很压抑,虽然它什么都没说,但我知道它很难过……难道说六十岁以后,再去寻找我想要的自由……”
——歌曲《活着》

打开某自媒体平台,搜索年轻人的压力,搜索引擎显示的487万+笔记的数据赫然在目,大数据的背后是人们忙不完的琐事和对生活的无可奈何。你是否曾无数次幻想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却被现实的琐碎困扰,最终打消了念头?难道通勤路上的漫长拥堵就是生活的全部?当然不是!麦子阿姨和苏敏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勇敢旅行,随心消费,也能解锁人生的无限可能!
“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
伍尔夫在书籍《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中说:“无论用什么方法,我希望你们能弄足了钱去旅行,去闲游、去冥想世界的过去、未来。”
2024年,60多岁的麦子阿姨连线前知名主持人大冰,在直播间内,她说自己只有5000块钱和一辆三轮车,想出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不知道需要花多少钱。
“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
“我有个三轮,我可以自己做饭,搭个帐篷,去西双版纳过冬。”
“我年龄大了,再不出去就出不去了。”

几句话,让麦子阿姨在网络上火得一塌糊涂。麦子阿姨年轻的时候当过保洁,学过裁缝,因为一场意外,她在给棉花脱籽的时候,手被搅进机器落下伤残,从此她只能在家种地。她辛勤地照料农田,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挣钱供孩子读书、盖房子,几十载过去,孩子成家立业,她年岁见长,意识到再不出去走走,以后或许没机会了。
在直播间中,大冰耐心地给了她建议,而后,一场暖心的护送计划开始了。一位小伙专门从济南前往安阳寻找麦子阿姨。遇见她时,她正骑着三轮车,车上有一个化肥袋子改造的行李包,里面装着一床被子和一张老版中国地图。在小伙的帮助下,麦子阿姨第一次坐上飞机,笑得如花朵般灿烂。随后,网友们全程接力,各方文旅的邀请函一波接着一波,为麦子阿姨的旅程涂抹上温暖的底色。
麦子阿姨的走红不仅是因为她的勇气,更是因为她唤醒了广大网友们内心深处对旅行、对自由的向往。“种麦子”是中国人与土地相互羁绊的一生,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那片难以割舍的 “麦田”,可能是家庭的重担、是工作的职责、是对亲人和朋友的承诺,这些事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渐渐忘却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而“往南走”是美好又坚定的诗和远方,“工作半辈子了,为他们忙了半辈子了,我就不能为自己活一把?”麦子阿姨向大众证明了,麦子要好好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永远被禁锢,人生是旷野,任何时候出发都不晚。

山的那边是什么,你不必告诉我,我会自己去看
如果说麦子阿姨的出行是料理好麦田后的找寻自我、回归本心,那么苏敏的出走则是当开始流浪的那一刻,她才终于拥有了家。
2020年的秋天,56岁的苏敏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独自踏上了自驾游的旅程,她说:“我‘母责’已尽,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是该为自己活一次了。”苏敏的前半生,是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却唯独不是她自己。“前半生,我主要是为了家庭、父母和大家都能过得更好。”她选择了出走。一辆车、一个人、一段未知的旅程。她走过200个城市,自驾10万公里,雪山、草原、湖泊、海浪……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2021年4月2日,《纽约时报》报道了苏敏的故事,并称她为一名“无所畏惧的公路旅行者”。

2024年她的故事被翻拍成电影《出走的决心》,电影一经上映,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2025年2月11日,苏敏在其社交平台账号上向广大网友们分享了她的新“家”——一辆家具齐全的房车,为新“家”剪彩的她眼神明亮,仿佛重获新生。
我们每天按部就班,重复着相似的生活,可当看到苏敏勇敢踏上旅程,才惊觉,原来人生的地图从不设限。听闻不如经历,向往不如出发,当你迈出那一步,山川湖海都会为你让路,春天到了,此刻出发,人生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那些年的网友热评:
还有那么多的风景没看,有趣的事情没做,超级美味的小吃没吃,眼前的困难都会变成动力,我们得好好努力,去拥抱它们。
——网友玲宝
不妨勇敢点儿,这个世界我们只来一次。
——网友木子左宇
年纪大了,喜欢山山水水让人平静的东西,喜欢在路上的感觉。不为赶路,只为感受路。
——网友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