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 本是仙境 自醉倒仙人

作者: 张媛媛

蓬莱: 本是仙境 自醉倒仙人0

在蓬莱阁景区,有一块写着“人间蓬莱”的牌坊,落款是苏轼。这四个字是后人采用集字的方式组合而成,出自他的作品“人间饮酒未须嫌,归去蓬莱却无吃”。

只做了五天登州知州的苏轼,给这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当地民间流传着“五日知州府,千年苏公祠”的佳话。苏公祠里供奉着苏轼的画像,这是百姓对苏轼的爱戴。

和大多数人一样,苏东坡也想在这里邂逅海市蜃楼奇观。在即将离开登州之际,他有幸在蓬莱阁上看到了令人神往的海市蜃楼,欣喜之余,便写下了《登州海市》:“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斯人已去,但丹崖山上,蓬莱阁依然傲然屹立。这座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的楼阁,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秦始皇曾来此求仙问药,汉武帝亦多次驾临。

这些帝王的足迹,让蓬莱阁从传说中的仙山楼阁,化作了历史长河里的寻仙坐标。阁楼的每一块青砖,都浸染着千年的叩问与追寻。现在人们依然喜欢登临此阁,皆欲来这“人间蓬莱”,探寻仙境的奥秘。

蓬莱阁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等共同构成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每一处建筑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先辈们的智慧结晶。以戚继光纪念馆为例,馆内展品丰富、场景逼真,生动再现戚继光的戎马一生。壁画、浮雕、泥塑等艺术形式,将他在山东海防备倭、闽浙沿海抗倭等事迹一一呈现。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戚家军的兵器装备,感受其战术的精妙。置身于此,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

在建筑群的西侧,有一处叫避风亭的建筑,建在丹崖山巅的绝壁之上,下临深渊,其特殊的地势使得海风在到达亭子之前就被悬崖峭壁所阻挡和分流,减弱了风势。传说在这个亭子里供有避风珠,有人认为是避风珠发挥了神奇的作用,才使得亭内无风,燃烛不灭。又传八仙在此阁饮酒作乐后,各显神通渡海而去,而避风亭也仿佛受到了八仙的庇护,成为一处风平浪静的独特所在。但实际上,这是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的结果。

在蓬莱,八仙过海的元素无处不在。景区内,栩栩如生的八仙雕塑,生动地再现了八位神仙过海时的豪迈姿态;街头巷尾,各种以八仙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吸引着游客们驻足挑选。

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不只存在于蓬莱阁,还在山海间、在烟火里。

一条山海间的索道,连接着蓬莱阁所在的丹崖山与田横山。田横山,当地人叫它“老北山”。

因为它地处蓬莱陆地最北端,也是胶东半岛最北端。沿着田横山蜿蜒的步道前行,海风拂面,带来大海的气息。沿途的八仙石、卧牛石等石景形态各异,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山上还保留着明清两代的炮台遗址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抗击日舰的遗迹,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让人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山上建有灯塔,这座灯塔与旅顺老铁山灯塔的连线即为黄、渤二海分界线。站在山上,可清晰地看到两侧海水颜色、海浪等方面的差异,感受“一山分二海”的独特景观。

海是小城的灵魂,云雾缭绕时,好似仙境,天朗气清时,辽阔明净。海岸线蜿蜒曲折,沙滩细腻柔软。第一海水浴场是人们亲近大海的绝佳去处。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尽情享受阳光沙滩,踏浪嬉戏,或是乘坐各种水上娱乐设施,感受大海带来的刺激与欢乐。

大海与周边的蓬莱阁、八仙过海景区等景点相映成趣,山海楼阁,风光旖旎。

若逢平流雾漫过渤海海峡,远处的岛屿便化作云端的仙山,楼阁亭台在雾霭中时隐时现,恍惚间似见徐福东渡的船队正从缥缈间驶来。仙境蓬莱,仙气十足,在历史与文化的浸染下,还多了一份厚重与深远。

当暮色漫过田横山,灯塔的光晕里,历史的回响与涛声交织,让人忽而跌入秦始皇求仙的烟尘,忽而又看见海市蜃楼里现代城市的倒影,时空交错间涌动着东方神话的浩瀚波光,无不让人神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