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新青年 戏韵续风华
作者: 张乐乐在历史的长河中,戏曲曾是万家灯火里最动人的故事,是街头巷尾最热烈的回响。从青砖黛瓦的戏楼里飘出的水磨唱腔,到乡间晒场上铿锵的梆子锣鼓,戏曲以其独特的魅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那精美的戏服,在岁月中流转,承载着无数艺术家的心血与梦想;那繁复的妆容,一笔一画勾勒出的,是历史的沧桑与人物的悲欢。
如今,年轻人以青春之名叩响戏曲之门,他们像一群探索宝藏的旅人,好奇而又虔诚地走进戏曲的世界。课堂上,他们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眼神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双手努力模仿着优雅的手势,笨拙却又认真;练功房里,汗水湿透了衣衫,他们依然咬牙坚持压腿、下腰,只为了能将戏曲的基本功练扎实,疼痛与疲惫在对戏曲的热爱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他们用灵动的眼眸捕捉戏曲的神韵,用蓬勃的朝气赋予古老艺术新的温度。
而这样的传承热情,在第五届“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现场展示活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5 月 19 日,这场备受瞩目的活动在山东艺术学院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多部门联合承办,共收到来自 26 个省市区 83 所院校推荐的 282 个学生节目、47 个教师示范课,最终 101 个学生节目、15 个教师示范课入选现场展示。与第四届相比,推荐节目增幅接近 30%,创历届报名参演之最,这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无数少年对戏曲热爱汇聚而成的热潮。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示活动是“梨花杯”
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进行现场评审。5 月 19 日,山东艺术学院的大剧场、星空剧场、圆形剧场里,参赛少年们粉墨登场,用精彩的表演诠释对戏曲的理解与传承。同时,5场戏曲名家专题讲座也为参演师生打开了拓宽理论视野的大门。
“梨花杯”不仅为新时代戏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经验、新思路,更为戏曲教育教学改革注入强大动力。
如今,在“梨花杯”的舞台上,新一代青年正沿着前辈的足迹,让戏曲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续写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编辑 / 张媛媛 设计 / 蔺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