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古城一条河
作者: 王立群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甘肃省会兰州独享﹃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这一﹃荣耀﹄,直到二零零三年,山东省会济南第一次将﹃北跨黄河﹄确定为城市发展战略议题。在新世纪,兰州与济南,成为五千四百多公里黄河沿线仅有的两座主城区与母亲河深度绑定的省会城市。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奔涌的黄河,在孕育灿烂中华文明的同时,却也因泥沙肆虐,带给沿线城市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在时间的长河里,兰州与济南这两座历史名城,与黄河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边塞金城与海岱都会
理解兰州这座城,就要先理解整个甘肃。东西跨越1450公里的甘肃,就像一条狭长的走廊,穿越中国西北,突破高山与沙漠,连接中原与西域,成就大名鼎鼎的河西走廊。而兰州,是河西走廊与关中平原的连接点,是中原王朝控制这条黄金走廊的关键所在。
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最年轻、最出色的将军霍去病率领骑兵突入匈奴腹地。李息则负责后方接应,这位历史上并不出名的将军,曾多次随卫青出征匈奴,有着丰富的经验。年过五旬的李息,最终选择在黄河河谷相接的狭长地带筑城屯军,于是黄河之上最重要的军事要塞——金城诞生了。金城,顾名思义,固若金汤之城,这就是兰州城的前身。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以皋兰山为名,设兰州总管府,兰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兰州的区划也逐步稳定。尽管此时兰州依然处于战争的前线,但这个名字较之金城,少了些许锋芒。
与兰州远在西域不同,济南距离中华文明的腹地要近得多,济南之名的出现同样是在汉代,不过比兰州略早。汉高祖刘邦时期,设济南郡。当时的济南郡位于今章丘东平陵,到西晋时期,济南郡治才迁至历城。此后,济南历为州、府、路、省治,一步步发展成为海岱大都会。
不同的地理位置,让两座城市有了不同的历史际遇与城市性格。
大漠荒凉与泉水灵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要想了解一座城市的气质,去品读古人的诗词就可以了。
从诞生之初就被作为边塞关隘的兰州城,骨子里是铁血与强悍,这样的性格体现在西北苍茫的大地上,并通过历代边塞诗人的纸笔,被进一步放大。奔涌的黄河和高耸的山脉,都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雄性气息。还好,让城市得以立本的河谷,孕育出无限生机,让兰州的血脉里不只是烽火与狼烟。
东接陇原、西控阳关的兰州,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城。从东往西行的商队,一般都要在兰州渡过黄河。班超经略西域、玄奘求法天竺,皆在此渡河后踏上西行的漫漫征途。日渐繁华的兰州,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们来此经商、安家。羌族在此发源,吐蕃、党项等游牧民族皆与兰州有过颇深的交集;这里又邻近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地,不同民族带来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汇,最终融合成了兰州多彩的多元文化特征。
在黄河夺大清河(济水故道)河道入海之前,济水才是济南这座城市的灵魂。没有黄河的千里奔涌,没有黄浊的泥沙俱下,济水与流经济南的泉水一起,让这座北方的城市,有了江南的灵气和秀美。百泉汇而成湖,大明湖的碧波,进一步放大了济南的诗情画意。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与济南联系在一起的名字,是李清照、曾巩、苏东坡和作为文人的辛弃疾,而与兰州联系在一起的,是卫青、霍去病,是李广、王杰,是历代戍边名将。
千年河谷与河畔新城
兰州和济南都是受黄河偏爱的城市。从黄河到达兰州,从青藏高原转向黄土高原,河流不再那么湍急,但又有足够的流速不至于淤积河道。在兰州,黄河还没那么“黄”,春冬两季甚至会变成清澈的“蓝河”。不过建城之初,兰州人也多生活在黄河南岸,直到明朝初期,镇远浮桥建成,黄河北岸才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大量人口在北岸定居,夹河而城的格局才逐渐形成。
兰州人就在这河谷上生活了两千余年,而因为地势所限,兰州城只能沿山河的方向不断向两侧延伸,最终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城市。这与济南颇为相似,南有泰山、北有黄河的济南,在西进、东扩政策的推动下,主城区东西长度一度超过90公里,而南北跨度只有十余公里。要想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济南必须北跨黄河。
2001年12月,黄河小浪底工程全部竣工,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以及河道淤积问题就此解决。两年后,“北跨黄河”作为济南市的城市发展战略议题被提上日程。跨过黄河,济南就可以拥抱一望无际的鲁北平原;跨过去,济南的城市形态就将彻底改变;跨过去,济南将使黄河成为城中景观河,济南也将成为第二座黄河穿越主城区的省会城市。
2018年1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得到国务院批复支持,一座黄河畔的现代绿色智慧之城的建设正式拉开序幕。2021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济南成为继雄安新区之后,全国第二个拥有起步区的城市。三年过去了,黄河以北的济南新城,雏形已现。
济南与兰州,新时代的新故事正在谱写。2023年末,济南与兰州签署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两座历史名城将携手赋予黄河更多更鲜艳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