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烟台,精彩开篇
作者: 王亮
2024,是烟台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
这是烟台奋进万亿新征程的开篇之年,同时也是一系列历史大事件的重要纪念年份。
这一年,烟台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烟台经济开发区成立40周年,莱山区设立30周年,烟台大学成立40周年,烟台机场开通40周年……
开篇之年,大庆之年,烟台以一系列经济社会重大成就致敬历史、礼赞当下、开辟未来——
潍烟高铁开通,烟台机场新航站楼启用,裕龙岛项目开工……
“走在前、挑大梁、作贡献”,烟台兑现诺言,不负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待。
锚定建设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烟台方向笃定,稳步向前。
奋进万亿新征程
2023年,烟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62.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
2024年1月22日上午,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省长周乃翔作政府工作报告,郑重宣布,烟台成功迈过GDP万亿门槛,成为山东省第3个万亿级城市。

烟台和常州,由此成为全国万亿俱乐部中的第25、26个城市。山东也成为继广东(4座,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和江苏(5座,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和常州)之后,拥有至少三座万亿城市的省份。
冲上万亿,烟台何以能?
各种媒体报道列举了其中原因:工业强、产业兴、企业多、消费旺等等。山东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江成在全省两会上发言时,总结了三方面因素:
第一,是人的因素,是烟台的人文精神。烟台人自古就有奋发图强、力争一流的不服输精神。
第二,就是从1861年烟台开埠之后,民族工业率先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给烟台种下了重视产业、发展产业的种子,这颗种子至今仍在不断地生长。
第三,是改革开放,是中央厚爱支持,山东省委、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烟台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团结奋进的结果。
冲上万亿,烟台向何处去?
2023年2月19日,正月初十,烟台市召开“开春第一会”,名为“奋进万亿新征程动员大会”,全市直播,四级动员,展现新视野,擘画新蓝图。
会上,江成对万亿烟台提出了“八个奋进”的工作要求。
奋进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筑基的产业之城,让烟台产业之树根深叶茂、永葆生机。
奋进科技驱动、人才汇聚的创新之城,让敢创新、想创业、能创造、有创意的“千里马”竞相奔腾,把烟台打造成为充满创新活力的青春之城。
奋进海纳百川、锐意改革的开放之城,风风火火跑项目,各显神通争项目、豁上靠上抢项目,大商好商新商一起招,国资外资民资一起引,激活招引的“一池春水”、汇聚发展的“大河奔流”。
奋进向海图强、港产融合的蓝色之城,让“烟台味道”丰实中国饭碗,让“烟台制造”扬威大国重器,让“仙境海岸、品重烟台”享誉海内外。
奋进城乡协同、精致舒美的活力之城,建成具有国际风范、富有山海情韵、饶有生机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奋进绿色低碳、清洁美丽的生态之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烟台样板”。
奋进普惠共享、文明善治的幸福之城,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奋进环境优越、法治护航的厚商之城,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如沐春风。
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强调,万亿之城再出发,要牢固树立大抓落实、大抓项目、大抓创新、大抓服务、大抓质效“五个导向”,推动烟台万亿级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烟台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松杰提出“再战两万亿奋进新征程”。他说,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在“时间轴”上谋划“三步走”:“十四五”末打造一批绿色低碳示范亮点,“十五五”期间碳达峰、具有影响力的示范城市目标依次达成,2035年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在“坐标系”上“四向发力”:西向,对接黄河战略,打造黄河流域港口门户城市;北向,开启与大连的双城联动发展;南向,启动建设丁字湾国际绿色低碳开放合作区,加强与青岛都市圈对接,研究与上海城市间区域联动举措;东向,促进与威海同城化发展。
绿色低碳,成为烟台新城市标签
2024年,绿色低碳成为烟台新的城市标签。
8月15日至16日,2024年全国生态日山东活动暨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在烟台举办。这是继2023年8月成功承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之后,绿色烟台再迎绿色盛会。
11月13日上午,由生态环境部、山东省政府主办,省外办、省生态环境厅、烟台市共同承办的“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发布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COP29大会中国角成功举办。发布会上,烟台市代表32个发起单位发布了《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这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首次举办以国际零碳岛屿合作为主题的边会,开启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视角。

“以岛屿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国际零碳岛屿合作,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气候风险,探索零碳路径,促进绿色发展,推动岛屿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布会现场,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呼吁增强气候韧性,探索零碳路径,保护生态资源,加强合作交流。
海阳是中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构建“核、风、光、氢、储、LNG”协同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总投资7000亿元的核电、风电、海上光伏、LNG四大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打造“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
烟台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在零碳供暖方面,投运中国首个900兆瓦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核能零碳供暖面积达到1250万平方米,工业余热供暖达到1000万平方米。在零碳示范创建方面,建成我国首个城市级虚拟电厂,相当于少建50万千瓦的传统电厂。
2021年,烟台市提出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2023年研究编制了“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并在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提出“到2035年,长岛全域温室气体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近年来,长岛全力降碳、全面减污、全域扩绿,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新能源公交体系全域运行,城区、渔村供暖煤改电比例分别达到100%、79%,低能耗、近零碳生活方式基本普及,餐馆、酒店等消费场所加快零碳转型,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100%。长岛还试水“蓝碳”金融,创新推出中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山东省首笔“海洋牧场物联网贷”,提供了“蓝碳”金融“长岛方案”,为有人岛的零碳、负碳发展提供范例样板。
2025年新年到来之际,山东省再为烟台送上专属礼包,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实施方案》,提出一系列赋能举措,进一步增强烟台城市发展能级,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绿色低碳,示范打样,山东寄予厚望,烟台扛起使命。
裕龙岛,鱼化成龙
2024年9月25日上午,山东单体投资最大的“一号工程”,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投入试生产。
这是山东石化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里程碑,是烟台市打造绿色高端石化之城的标杆性项目,也是龙口市在全国百强县中争先进位的有力助推器。
裕龙岛由7个人工岛组成。填海造岛,鱼化成龙。从投石围堰,到今天投料生产,裕龙岛已经走过了十余年时间。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山东省地炼产业集约发展的战略性工程,是山东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工程。
2018年8月,省委、省政府开始谋划、启动裕龙岛项目。10月21日,省委在烟台召开地炼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专题会议,确定按照“上大压小、减量置换、炼化一体化”思路,建设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打造“油头化身高化尾”完整产业链条,加快实现全省地炼行业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
2020年10月24日,项目开工建设。2021年8月31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调整裕龙石化公司股权结构。当年11月28日,裕龙岛项目发起首个“百日攻坚”。随后一年多时间,又接续实施了四轮“百日攻坚”行动,2023年6月首批核心装置实现中交。2024年8月底,炼油二系列装置成功投料开车、产出合格产品。
“裕龙岛项目是在全省人民的关注支持下建成的,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确保项目‘建得成、开得稳、管得好、能盈利、可持续’。”裕龙石化董事长程仁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裕龙岛项目将构建炼油和化工完整产业链条,实现原油全过程高价值利用,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端石化产业基地。

作为工业大市、制造业强市,绿色石化产业一直以来都是烟台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汇聚了万华化学、裕龙石化、玲珑轮胎、道恩股份、泰和新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2023年,全市化工行业总收入达2060亿元,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693亿元;利润总额223亿元,占全省行业总利润的五分之一。
烟台市拥有6个省级化工园区,其中沿黄渤海南岸,自西向东依次布局裕龙石化产业园、蓬莱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烟台化工产业园3大千亿级园区。预计到2026年末,3大园区新增投资将突破4000亿元,总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助力烟台打造黄渤海南岸高端低碳石化产业基地,形成世界一流石化产业集群。
对于所在地龙口市来说,裕龙岛项目举足轻重。在最新的全国百强县排名中,龙口位居全国第八、山东之首,志在打造县域经济“全国先锋、北方样板、山东龙头”。该市西南部海域隆起的裕龙岛项目,全面投产后产值和税收有望“再造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