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上的荣光与梦想

作者: 张媛媛 李潇雨

三尺讲台上的荣光与梦想0

2024年12月8日,第二十二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学术活动在哈尔滨落下帷幕。来自济南景山小学的美术教师陈晓以《节奏的美感》跨学科融合课获得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优质课的一等奖。这不是她第一次站上领奖台,她的《游“山”玩“水”,话中有“画”》《蔬果飘香彩墨韵》等课程都曾在全国大赛中获奖。

陈晓的成就,让同样从事教育行业的父亲陈春亮感到骄傲。即使没有这些荣誉,他依然为女儿能培养祖国的花朵而骄傲。每当别人问他,“你女儿干什么工作”时,他都会自豪地说:“我女儿是老师。”而在陈晓心里,她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父亲的谆谆教导。

三尺讲台上的荣光与梦想1
年轻时的陈春亮

“有闯劲、有韧劲、有干劲”

“有闯劲、有韧劲、有干劲”,这是陈春亮眼中的女儿陈晓。至今他还记得,女儿十七岁时独自一人前往烟台参加高考美术专业考试的事情。“过完年以后,天下着大雪,她个头不高,又很瘦,一个人坐完汽车坐火车,去了烟台。”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只能让她一人前往。更令人心酸的是,“她考完第一个学校,就没有钱了”。2003年,在那个手机还是稀罕物的年代,当时的陈晓甚至连张银行卡都没有。“她很有办法,找到一位一起参加考试、有银行卡的同学,让我们把钱打过去。那位同学把钱取出来,再给她。”拿到钱的陈晓,得以继续参加其他学校的专业考试。

三尺讲台上的荣光与梦想2
工作中的陈晓

十七八岁的陈晓,在为考学奔波。不到二十岁的陈春亮高中毕业后就成了一名乡村民办教师,当老师是他小时候的梦想。他一直觉得当老师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就连后来女儿报志愿时他都是建议以师范类院校为主。

陈春亮第一次任教的学校——泰安市宁阳县堽城镇城西村小学,是由一所破旧的寺庙改建的,环境很差。离家二十里地,他有时会住到学校里。放学了,学生走了,其他老师也走了。“晚上没有人作伴,我就拿出书来读,缓解紧张与害怕的情绪。”从村里到镇上,再到县城,他一步一步走得并不容易。

三尺讲台上的荣光与梦想3
和学生在一起,陈晓感到特别幸福(陶冉/摄影)
三尺讲台上的荣光与梦想4
课堂上的陈晓,和蔼可亲
三尺讲台上的荣光与梦想5
新学期,元气满满

“给孩子做个榜样”

在梦想面前,他们父女俩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的陈晓,并没有立即从事教师这一职业。“那时候年轻,就想去大城市看看。”她下决心要做一名教师的时候,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她需要参加统一招聘考试。父亲告诉她:“好好考,给孩子做个榜样。”

没日没夜的学习,让陈晓想起了当时备考的父亲。那时候,当地有一个民办教师可以考入宁阳师范深造的政策。陈春亮为了那次考试,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早上我们还没有起床,爸爸就已经开始学习了。晚上半夜醒来,还会看见爸爸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在陈春亮的记忆里,那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全镇有六七十人参与,最终只录取了两个人”。陈晓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况:“我爸说,就是只要(录取)一个,他拼了命,那一个也要是他。”父亲努力的画面深深地印在了陈晓的脑海里。

三尺讲台上的荣光与梦想6
美术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与传统手工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戴上手作的绒花,用京剧的造型亮个相(陶冉/摄影)
三尺讲台上的荣光与梦想7
陈晓(右)和父亲一起,看学生们的手工作品(陶冉/摄影)

2017年,陈晓所参加的教师招考竞争也异常激烈,“二三百人参加的考试,只招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想给孩子做榜样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让她一次就考中了。她考上的那一天,父亲陈春亮十分欢喜,“我高兴得真是一宿没睡着觉”。毕业十年后,陈晓站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传道授业的师者。

三尺讲台上的荣光与梦想8
宽敞的走廊、明亮的教室,陈晓(左)给父亲介绍自己学校里的陈设(陶冉/摄影)

“教育是个良心活”

从业七年,陈晓一直把父亲的叮嘱牢记心间。“教育是个良心活,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别人的孩子。”对待学生,她总是温柔又有耐心。天冷时,她会提醒学生们穿好外套。每一次上课前,她会提醒学生们准备好所需用品。

三尺讲台上的荣光与梦想9
陈晓(中)辅导学生们完成美术作业
三尺讲台上的荣光与梦想10
学校里的角角落落都是学生们作品的展示台(陶冉/摄影)

学校里到处都是她和学生们共同完成的作品,教学楼里的角角落落都是学生们作品的展示台,有绘制的中国画长卷、手绘作品、彩泥作品、国风团扇……在那幅长卷里,她能清楚地记得这块石头是谁画的、这株松树是出自谁之手。“学生的笔触比较稚嫩,细看还是有瑕疵的,但是对于一群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很厉害了。”

陈春亮从不吝惜对女儿的夸奖:“这几年,在教学方面,她获得了不少全国大奖。她去过深圳、北京等地做展示课。”他一边为女儿骄傲,一边又因女儿的辛苦而感到心疼。“晚上九点多甚至接近十点,我们给她打电话。她经常是还没回家,在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晓的努力,得到了学生的赞扬,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三尺讲台上的荣光与梦想11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父女二人都为能从事这份职业而骄傲(陶冉/摄影)

如今,陈晓不只教课,还做起了行政工作。父亲告诉她,“取得了成绩不要骄傲,要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感谢领导的信任,常怀感恩之心,不忘教学之本。”父亲是她的榜样,也是她前进道路上的导师。以前她常常羡慕父亲,过年时能收到学生的问候与祝福。现在她也可以收到那些祝福了,每一句暖心的“老师好”,都会让她对这个职业更爱一分。

三尺讲台,曾经是父亲的舞台,如今是陈晓的天地。

(未署名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编辑/张媛媛设计/牟国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