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港口
作者: 李瑶瑶
与城市结伴,与时代同潮
1861年,山东港口烟台港开埠,跨越时间长河,一路劈波斩浪,由新中国成立初期吞吐量4.7万吨的小港一举发展成为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的现代化综合性大港,是中国“一带一路”、贯通日韩至欧洲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8位,全球港口第12位。近些年,依托建成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40万吨级矿石码头、1000余公里烟台至淄博两条长输管道等核心项目,集成金融、贸易、物流、航运等全链条,山东港口烟台港构建起能源进口、铝土矿全程物流、矿石混配、集装箱中转、件杂货发运、化肥出口、商品车、客运滚装等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
打造商品车智慧绿色滚装示范港
12月27日,大批商品车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集结出海,正在完成靠泊在38泊位的“东京车船”轮3597台商品车装船作业。这片港区名为芝罘湾,是烟台港的发展起源地。前几日,烟台大雪,立于观景平台由近及远望去,停放整齐的汽车、山头堆积的白雪、平静蔚蓝的海面,相映成趣。
汽车“出海”一直为山东港口烟台港特色业务贡献亮眼成绩。作为共建“一带一路”15个支点港口之一,作为山东港口商品车物流基地和中国北方商品车物流枢纽港,政策与区位的双重优势叠加,使得烟台港商品车业务发展势头强劲。65万平方米的专业化堆场、5个专用泊位、2条铁路专用线……实现了全球主要商品车码头全联通。借助中国汽车出口世界第一的发展红利,2023年以来,烟台港商品车全模式作业突破70万辆,国际中转30万辆,同比翻番增长,稳居全国第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港区的主干道上,停靠着由烟台港自主研发业内首创的全地形智能转运装备(AT-AGV)。通过轨迹跟踪自动驾驶、轴距轮位自主识别、突发状况自行避障、运行状态自我检测、低电模式自动充电,AT-AGV实现了全天候无人化自动作业,有效提升作业效率和场地利用率,提高商品车堆取作业服务水平。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港区自主研发业内首创的全地形智能转运装备,作业人员减少60%,周转效率提高20%。同时,充分利用车库屋顶等铺设两万平方米光伏设备,年发电量200万度,满足用电自给自足,为港口行业绿色低碳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中国“新方案”。
攻坚重点能源项目建设走在前
烟台黄渤海新区。橙红色卸船机灵巧摆动的“机械爪”,将铝矾土源源不断抓取出舱,配合流程线皮带运输至后方堆场后,再转运至终端厂家用户。12月17日,来自西非几内亚的(CAPE型)铝矾土矿船“厚恒5”轮正在山东港口烟台港西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进行卸船作业。依托全球首创“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干散货码头控制技术,山东港口烟台港加速建设“一带一路”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始发港和“中国制造”对非主力出海口,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铝土矿进口第一大港和中国对非贸易第一口岸。2023年7月,烟台港西港区供应链枢纽型铝土矿码头入选世界一流专业化码头。
12月27日,两艘超大型油轮“贵族”轮、“艾登”轮相继靠泊山东港口烟台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601#、602#泊位。作为全国唯一码头、罐区、管道一体化运营的港口,山东港口烟台港目前已形成了由2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数座10万吨级原油码头、配套罐区、1200公里长输管道以及铁路、公路、水路共同组成的“卸、储、运”原油一体化储运体系,全年原油吞吐量预计突破5000万吨,同比增长15.9%,将港口货物流量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更大增量。
“我们将进一步叠加放大‘烟台港原油智慧平安储运系统、中国最大原油混兑配输基地’两大品牌优势,为海运原油进口供应链陆上运输环节稳定畅通贡献山港力量。”烟台港管道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下的烟台港紧跟山东港口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战略部署,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再出发,聚力攻坚重点能源项目建设,在30万吨级原油码头二期竣工投产的基础上,加速推进烟台港西港区LNG项目、中石化龙口LNG项目、西港区300万立原油罐区、西港区102万立原油罐区、西港区至裕龙石化原油管道等在建项目,将发展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胜势,为助力山东港口建设东北亚油品储运基地和烟台港打造中国最大的原油混兑配输基地、北方重要能源进出口基地再添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