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画报2023年第12期

山东画报

山东画报2023年第12期

月刊 时政综合

简介

《山东画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综合性画报,1943年7月创刊于山东莒南县,由八路军山东军区政治部编印。初期采用石印技术出版美术作品,内容涵盖对敌斗争宣传、军民合作纪实等主题,1945年起开始刊登铜版时事照片。该画报社在1947年更名为《华东画报》延续原编号出版。

目录

卷首语 | 充实的日子里看时光飞逝

2014年,“时间都去哪了”入选2014中国媒体十大网络用语。 十年过去了,在2024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们依然在感慨:时间都去哪了? 对我们而言,时间是被浓缩进十二期杂志里的。 春日来临之前的大雪中,我们的年轻记者奔波在“两会”的采访现场...

本期聚焦 | 仙境海岸 品重烟台

2023年12月26日,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烟台市委宣传部主办,山东画报社承办的“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烟台新篇章·全国百家媒体新闻摄影采访活动”在烟台启动。来自中央和省地市县100多家媒体的摄影记者参加采访活动。 烟台作为黄渤海的...

本期聚焦 | 跨越浪漫山海

2024年元旦到来之前,烟台被一场多年不遇的大雪覆盖,马路上不时有顶着几十厘米高的“雪帽子”行驶而过的汽车,像极了童话里的玩具。这座城市里的人早已习惯了每年纷纷扬扬的雪花,但网友们却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东三省之外竟然还有如此美妙的雪的世界!...

本期聚焦 | 感知实力烟台

作为山东社会经济发展“三核”之一,GDP即将突破万亿大关的城市,烟台的对外形象可谓是低调的。不过,外在的低调无法掩盖其内在蓬勃的发展动力,作为山东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近年来烟台以绿色低碳为引领勇当先锋,高质量发展开创出崭新局面。这个冬天,我们...

本期聚焦 | 建设一流港口

与城市结伴,与时代同潮 1861年,山东港口烟台港开埠,跨越时间长河,一路劈波斩浪,由新中国成立初期吞吐量4.7万吨的小港一举发展成为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的现代化综合性大港,是中国“一带一路”、贯通日韩至欧洲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位列全国...

本期聚焦 | 行走和美乡村

12月的大雪,装点了整个烟台,雪落山海,处处银装。村里的雪融化得比城里慢了许多,已是岁末,群山围绕的乡村处处可见雪的踪迹。 在蓬莱大辛店镇的丘山谷酒庄集聚区,冬日的葡萄藤配上白的雪,别有一番韵味。在这里,小山村与酒庄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山村的...

图片故事 | 火焰蓝

我是一名消防指挥员,也是一名摄影师。这两种身份,让我既能在火海中冲锋陷阵,也能在静默的瞬间捕捉战友们最真挚的情感。当我站在火灾一线,面对着熊熊烈火,我内心涌动的不仅仅是职责和勇气,更多的是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对战友们的深厚情感。 在火场上,我...

图片故事 | 俺村的全家福

俺的家乡张冯村,是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元末,张氏始祖从山东即墨来利津县盐窝镇立村,后有王氏、冯氏、赵氏、聂氏、高氏、崔氏和扈氏家族先后迁入,繁衍生息。咸丰五年(1855)6月,黄河在河南省兰阳县铜瓦厢决口,主流夺大清河河...

影像 | 荣光

沂蒙精神诞生于沂蒙老区,发扬于齐鲁大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表述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在新时代语境中,如何延续沂蒙红色文化记忆,使沂蒙精神融入时代生活,是...

影像 | 留白

编者按: 2023年11月6日,第五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2023丽水摄影节在浙江丽水如期举行。其间,由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办、潍坊市青年摄影家协会承办、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协办的“留白——首届极简摄影艺术展”开幕,共展出来自全国的42幅极简摄影...

影像 | 风雪除冰人

中央气象台12月14日6时持续发布寒潮橙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寒潮雨雪和持续降温……与此同时,济南机场发布中雪天气预警。一场战风雪、护安全的“战役”就此打响。 说是“战役”一点都不为过,在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济南机场机...

新观察 | 平原县:打造粮食安全“齐鲁样板”

平原,其名就有沃野千里之寓意,自明代京杭运河会通河开凿通航,这座位于山东西北部的小城,就成为全国四大粮仓之一。迈入新时代,平原县以科技创新推动粮食丰产优产,以现代化管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扎实的人才战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蹚出一条独具平原特色...

新观察 | 利津:普法宣传走“新”更走“心”

近日,由利津县凤凰城街道凤仪社区妇联自编自导自演的巾帼反诈情景剧《黄金美梦》在利津县老年大学首演成功。居民化身演员,演绎百姓身边事,将反诈宣传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搬上舞台。反诈情景剧在创新形式的同时,也将一些常见诈骗手法和特点进行揭露,...

新观察 | 刘振海:激扬过后自从容

东平湖畔,湖光山色,万木葱茏。操纵无人机,自湖心往东向东平县城及周边飞去,你会看到监视器屏幕上高楼大厦栉节鳞比、气势恢宏;农村新社区巷道笔直、干净整洁;生产厂区规划科学、繁忙有序……这时,若是刘振海在你左右,他就会自信地告诉你,“在东平,有...

新观察 | 小木耳大产业

20世纪80年代,济宁市鱼台县杈子王村村民王先强、王二运、王向阳开始尝试毛木耳种植,进而带动了村民发展木耳种植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杈子王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木耳种植基地,形成从业人员过万的产业集群!鱼台县也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审定...

新观察 | 匠心聚 百业兴

“匠,木工也,从匚从斤,斤,所以作器也。”《说文解字》中如此诠释。“匠”,本义是木工,而它又是“匚”和“斤”两个字的结合。“匚”是一种古代用的方形器皿,“斤”则笼统地代表匠所制造的器具,所以“匠”的意思可以衍生为制造器具的人。 成为“工匠”...

齐风鲁韵 | 千万毛中取一毫

据《东昌府志》记载,聊城东昌毛笔由浙江湖笔经运河传承而来。东昌毛笔制作技艺始于元朝,兴盛于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至今已传承600余年。“东昌作坊、书笔两行”,即是当时毛笔制作业繁荣兴盛的真实写照。 今年70岁的孙金龙是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

专稿 | 三峡人家:在大美中细品人文

位于宜昌的三峡人家,以其“一肩挑两坝,一江携两溪”的独特地理位置优势搭配原汁原味的西陵百里画廊,融合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峡江文化、抗战军事文化,成为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走进三峡人家,您将经受一次烟雨迷濛的梦幻洗礼。 这...

老照片 | 博山老城畅想曲

四十年前,肖成顺带着照相机行走在博山的大街小巷,用心为博山老城留影。现在看来,这些影像都已成为宝贵的资料。每张照片都如此打动人心,一下子把我们带到那古老而熟悉的博山城。娓娓述来,不但是回味情怀,更是因为难以割舍那段旧时光。小小方寸如同一叶扁...

艺术人生 | 寄情甲骨 翰墨文心

30年前,偶然的机缘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甲骨文。初识,我便被这些古老文字的神秘魅力深深吸引,仿佛看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在向我招手,从此便与甲骨文结下了难以割舍的翰墨情缘。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记录了古代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每一个甲...

读书 | 漫话美德健康新生活

立身处世,德行为先。 自古以来,德体现于行,德和行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孔子曾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他要求弟子经常修养德行,努力钻研学业,并一心向善,不断改正缺点错误。 山东省委着眼建设新时代美德山东,...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