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这春,漾着无尽生机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的这篇《春》,把春天的希望与生机尽数展现。相信每个人一想到春天,脑海中就会立刻浮现出这篇散文。 提到济南...
本期聚焦 | 老城新生 济南的老城新生,是一场关于时间的和解。当电竞馆嵌入百年粮仓,当AR技术激活砖墙记忆,这座以泉水为脉的古城,正以“新旧共生”的智慧破解历史文化与数字时代的碰撞命题。老城改造的深层逻辑,不在于空间形态的翻新,而在于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可持续的生产力...
本期聚焦 | 老城改造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根脉 2025年3月,建筑师刘家琨凭借成都西村大院项目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继王澍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建筑师,该奖项评审团评价其作品“以市民传统为底色,将市井繁华升华为世界级建筑语言”。西村大院,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公...
本期聚焦 | 上新街很“上心” 上新街,名字听起来像“上心”,而这条街也确实让人越逛越“上心”。从茶饮店到新潮店,从烟火气到时尚范儿,这里既有让人回味的老味道,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花样。走在这条街上,仿佛每一步都能踩中惊喜,每一眼都能看到故事……建筑能记忆,文化可传承 上...
本期聚焦 | 古建筑博物馆为上新街添“新景” 在济南的上新街,最亮眼的建筑莫过于万字会旧址济南母院。这座始建于1934年的仿古建筑群,建设标准之高,在当时亦是少有。而随着上新街的改造,这座仿古建筑群即将迎来它的新身份——山东古建筑博物馆。从山东博物馆西院到山东省考古所,在近百年的漫长岁...
本期聚焦 | 老舍的济南 济南的冬天,名不虚传,“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邵凯/摄影)“总得来趟老舍笔下的济南”,万万没想到,九十多年后的今天,人们谈及济南,还是会寻着老舍先生的足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课本里...
本期聚焦 | 护城河的静水深流才是泉城济南生长的脉搏 从2011年毕业至今,我在济南生活了14年。对济南的了解不能说不深入,但是直到我接到“沿着济南护城河走一圈,写出济南护城河对济南城市发展的意义”这一采访任务时,我才意识到,我其实对济南并没有那么深入的了解!最简单的就是,我根本不知道原来济南...
本期聚焦 | 在明府城探寻创意空间的N种可能 “东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庙。”说到济南,不得不提的是那些古朴的老街巷,尤其是西更道和曲水亭街,两街相连,南起泉城路,北至大明湖,串联起济南古城最有韵味的文化长廊。济南古城(明府城片区)改造后的这条古街更是完美诠释了城市创意空间的N种...
本期聚焦 | 古韵新风大明湖 “十二花神”齐聚花朝节(佑伽/摄影)“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古人自来与花亲厚,在他们眼中,这些娇美生灵,可陪伴,可观赏,也当有自己的生辰岁庆。于是,便将花神女夷的生日,定为花朝节。春来无事,只为花忙。在这极富诗意的花朝节里,升级...
本期聚焦 | 一九二二与 “Z世代”:城市老厂房之变 十年前,作为一名文化记者的郭学军就开始对济南当地的工业遗产进行系统研究,从长清钢窗厂到济南国棉二厂,从张家洼矿区到济南重工集团,其对济南工业遗产的长期报道,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山东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调查与记录。而郭学军看到的不仅是其历史,更注重...
纪录 | 镜头下的威海40年巨变 1979年,威海环翠楼公园里的望月亭和观海亭2021年,我精心筹备的“威海巨变”摄影展开幕。当时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现场很多人问我:“这么多老照片,你是怎么保存到现在的?”其实,对我来说,这很简单,因为我喜欢拍照,这是我的爱好。对自己的...
齐风鲁韵 | 大运河畔手艺人之美食篇 开条临清位于京杭大运河边,运河文明浸润着这片土地。“地居神京之臂,势扼九省之喉。连城则百货萃止,两河而万艘安流”,是历史上临清的真实写照。 运河的漕运经济催生了临清独特的市井饮食生态。美食也有手艺人,他们择一城、学手艺、守一生,满足着临清人...
图片故事 | 电焊工黄保清的中国式摔跤梦 黄保清是山东省青岛市一家机械厂的电焊工路过青岛市李沧区沧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经常可以看到里面着跤衣、扎红带,练习中国式摔跤的学员。他们中小的五六岁,年龄大的早已成家立业。这些学员能够相会一室,练习招式切磋技艺,除了自身对中国式摔跤的热爱...
图片故事 | 小焦的“焦裕禄邮路” 小焦到焦裕禄纪念馆投送邮件时要经过焦裕禄同志的雕像,这也时时提醒着他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在淄博市博山区邮政分公司崮山支局,分拣邮件的木架前站着师徒俩——老焦和小焦。木架格子顶层贴着一张字条,写道: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
新观察 | 124岁“时代邮递员”的自我成长 修葺后的青岛邮电博物馆(王立群/摄影)在青岛市南区安徽路上,伫立着整个青岛唯一对外开放的双塔式哥特建筑——青岛邮电博物馆。自1901年青岛德国邮局成立到2009年青岛邮电博物馆的改造,再到现在对外开放,在124年的风风雨雨中,这座从建立之初...
新观察 | 白衣映边疆 明眸照初心 在科室工作的李从心2024年的初冬,当李从心在喀什中医院的诊室里接诊完最后一位患者时,窗外正飘着细雪。她揉了揉发酸的双眼,手机屏幕上跳出母亲的留言:“今天是你到新疆的第365天,我们等你回家过年。”这一刻,她望着窗外已经被白雪覆盖的喀什大地...
新观察 | “好的养老服务是有温度的” 山东济南养老服务中心占地约285亩,致力于打造“最像家的养老院”(杨超/摄影)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说,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什么是...
影像 | 小日子 母亲去世后的一天,在院子里遇见邻居大嫂焦桂兰。一番叹息后,她动情地说:“五兄弟,咱院子里的人都以为俺‘彪’,叫俺‘彪子’。可你家俺大娘从来不这样,她在楼上和我打招呼时,总是喊我‘嫚她娘’……” 母亲一生中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如一年春节,邻家小...
影像 | 一座山守望一座城 华不注山下,大量农田环绕着小山(拍摄于2011年5月)华不注山下的建设规划图(拍摄于2017年2月)在济南城郊的东北部,黄河的南岸,有一座海拔只有197米的小山。山虽小,却是济南这座城市延续千年的历史文脉。唐代诗仙李白曾登临赋诗,元代赵孟頫...
影像 | 我们的“共享时代” 共创未来,乐享科技。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在衣食住行中都能体会到共享经济带来的便利。2018年9月24日,济南经四路,男子骑着桔色共享单车在摆放整齐的蓝色共享单车前驶过马路两旁整齐摆放着共享单车,拿出手机轻轻一扫,就可以骑着它们畅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