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二与 “Z世代”:城市老厂房之变

作者: 陶冉

十年前,作为一名文化记者的郭学军就开始对济南当地的工业遗产进行系统研究,从长清钢窗厂到济南国棉二厂,从张家洼矿区到济南重工集团,其对济南工业遗产的长期报道,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山东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调查与记录。而郭学军看到的不仅是其历史,更注重其后续的发现、保护、开发利用。

2024年3月,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山东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自政府层面鼓励将工业遗产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等相结合,推动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在济南,一片片承载着城市工业记忆的老厂房正悄然蜕变,斑驳的红灰砖墙诉说着昔日的辉煌,而闪烁的霓虹则预示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一九二二与 “Z世代”:城市老厂房之变0
产业园主楼,见证百年老建筑焕新为数字产业地标

前世:从面粉厂到城市符号

1904年,随着胶济铁路的全线建成,济南顺势而为,成为全国首个自开商埠的内陆城市;伴随着1912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南北客商云集,人口激增,济南一跃成为“山东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

1922年,一座红砖厂房在济南老火车站北侧拔地而起,这便是成丰面粉厂。

六年前,郭学军就曾实地进入现场探访,他对东库房和西库房的内部结构印象深刻,东库房内部保存最好,还保持着几何结构的桁架,设计十分精巧。“虽然外观和装饰具有西式风格,但许多地方仍然体现出我国传统建筑的味道。如坡屋顶结构和砖石搭配的垒砌方式等,都有中式建筑特点。”郭学军回忆道。建筑中西合璧,可谓匠心独运。

一九二二与 “Z世代”:城市老厂房之变1
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园区鸟瞰图

这座由民族实业家苗氏兄弟创办的企业,承载着济南近代面粉行业甚至整个轻工业领域的荣光。成丰面粉厂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钢磨设备,开创了济南“机制面粉”的先河,历经两次增资扩建,日产量高达176吨,成为当时济南设备最全、产量最高的面粉厂,并迅速成为华北地区面粉业的翘楚。随后苗氏家族出资铺设“成丰街”,街名沿用至今。

一九二二与 “Z世代”:城市老厂房之变2
知名品牌入驻1922街区(陶冉/摄影)

那些年,厂里机器轰鸣,每天进出百辆运粮车,空气中都飘着麦香。但20世纪90年代,随着产业转型,这座曾风光无限的工厂逐渐停产,厂房荒废21年,历经两次大火,几乎沦为废墟。

一九二二与 “Z世代”:城市老厂房之变3
苗氏兄弟办公大楼旧址,现已改造为“成丰记忆馆”(陶冉/摄影)
一九二二与 “Z世代”:城市老厂房之变4
静谧的午后(陶冉/摄影)

唤醒:一张崭新的规划图

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丰面粉厂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幸运的是,历经百年沧桑,这座见证济南民族工业发展兴衰的工业遗产,于2013年被列为济南第四批文保单位。2018年“成丰旧址”作为蕴含商埠文化的代表建筑,被列入城市双修项目,由济南城市投资集团进行加固修缮。

一九二二与 “Z世代”:城市老厂房之变5
昔日粮厂空地,已改造成为附近居民都爱逛的休闲广场(陶冉/摄影)

修复团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制粉楼主体框架因大火烧毁,红砖墙体风化严重,木制榫卯结构几近坍塌。负责修缮的工匠坦言:“第一次走进厂房时,脚下全是碎玻璃和焦木,屋顶透光的地方能看到天空。”团队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为复原制粉楼外立面,他们请来老匠人,用传统“鹰嘴拉毛”工艺修复墙体肌理;面对承重结构隐患,修复团队将工字钢嵌入墙体内部,托起支撑,保留原有承重木头不拆除,刷上新油漆,既保留红砖原貌,又达到现代建筑安全标准。

“如何在保留原始的基础上,让老建筑真正获得新生,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课题。”在郭学军看来,老建筑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十分珍贵,原封不动不可为,拆除重建更不可为,在这一点上,郭学军认为成丰面粉厂的改造十分成功。

一九二二与 “Z世代”:城市老厂房之变6
成丰记忆馆内至今仍保留着当时的收据(陶冉/摄影)

“这不是简单的翻新,而是一次历史对话。”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招商运营部长陈君指着修复后的小楼说,“我们甚至保留了红砖上被火烧过的痕迹,告诉人们这里曾发生过的故事。”

一九二二与 “Z世代”:城市老厂房之变7
艺术气息与工业老建筑奇妙融合

新生:电竞与新媒体赋能

2024年4月30日,“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正式开园,园区最大胆的突破,是将山东省首座专业电竞赛馆嵌入曾经的粮仓。

“之所以选电竞和新媒体作为我们园区的主题,就是顺应‘Z世代’年轻人的喜好,从前年我们陆续举办了将近70场活动,有电竞比赛、Cosplay巡游、漫展等。”陈君介绍,“园区计划通过设备及技术升级,以VR、AI等数字技术,增强电竞赛事的互动性及策展型沉浸式交互体验。 ”这种时空碰撞的背后,是精准的年轻化定位。

一九二二与 “Z世代”:城市老厂房之变8
电竞场馆内,热血对决在此上演

园区瞄准年轻人消费习惯,打造“电竞+新媒体”双引擎,不做标本式保护,而是创造可持续的活化模式,依托于成丰的红色印记,借助数字科技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化传下去。山东省政协常委朱文秋说:“通过数字化存储手段,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还原工业遗产的过去面貌,展示工业遗产的历史场景和文化价值,对增强游客体验和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成丰面粉厂的蜕变,折射出山东工业遗产保护的深层逻辑。

一九二二与 “Z世代”:城市老厂房之变9
老厂房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社交场所

“一家家老企业,一座座老厂房,一台台老机器,一件件老商标,一份份老档案,承载着成千上万济南市民和产业工人的珍贵记忆和乡愁。但保护不是封存历史,而是创造新价值。”郭学军的话意味深长。老厂房就像一本打开的历史书,我们不能只让它躺在博物馆里,当“实业救国”的精神化作“数字强国”的实践,这座厂房的故事证明:对老建筑的真正保护,是让历史活在当下,让其获得新生。

(未署名图片由被访者提供编辑/杨超 设计/张晓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