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画报2024年第11期

山东画报

山东画报2024年第11期

月刊 时政综合

简介

《山东画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综合性画报,1943年7月创刊于山东莒南县,由八路军山东军区政治部编印。初期采用石印技术出版美术作品,内容涵盖对敌斗争宣传、军民合作纪实等主题,1945年起开始刊登铜版时事照片。该画报社在1947年更名为《华东画报》延续原编号出版。

目录

卷首语 | 一座会馆的价值

于建造它的商人而言,它是关帝的庙宇,是商业的社交场,是同乡的聚集地,是思乡之情的寄托之所;是自家乡而来的砖木瓦石,是完整复刻的匠心技巧,是历时六十余年建造而成的理想中的心灵家园,也是展示雄厚商业实力的舞台。 于京杭大运河而言,它是鼎盛时期的...

本期聚焦 | 运河华章 晋鲁风度

注:本文人物均为虚构,所有故事情节皆根据真实及史料记载改写。 中国古建之美的别致展现 独特的造型、精致的斗拱、精湛的工艺、丰富的色彩是山西古建的共同特征,而这些都在山陕会馆的建筑上得以体现。山门上层层叠叠的六层如意斗拱,与色彩斑斓的琉璃瓦相...

本期聚焦 | 东昌府的繁华盛世

都说这山左鲁西,临清是运河之上第一城,对此我是颇有微词的。 自会通河贯通南北,这运河之便利已非临清独享。我日日在河畔散步,眼看这河上来往船只越发密集,河岸商市越发喧嚣,外来商人的口音也越发多了起来,南北东西混杂,竟有我听不懂之处。细一打听,...

本期聚焦 | 雁门关前的繁忙商路

从小就听爷爷给我讲雁门关的故事,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爷爷带着家族的车队从太原启程,一般会在第六天看到雁门雄关的身影。从太原到雁门这条商路,我的爷爷,还有爷爷的爷爷走过无数次,那里是我们家族商业版图的起点。 爷爷总爱给我讲他第一次看到雁门关时...

本期聚焦 | 穿过太行去东昌

我把山东东昌府作为自己实现商业梦想的理想去处。当然也有人建议我去“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的临清,临清距离东昌不远,比东昌府商业氛围更为浓厚,还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运河钞关所在地,但在我看来,东昌府更具潜力,更利于商业开拓。 会通河的开通,让...

本期聚焦 | 一座会馆安放思乡的心

到达东昌府,才深刻体会了“江北一都会”的繁华,“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的地位之特殊。这里不仅有山陕商人的身影,还有擅棉花、绸缎买卖的江南商人,擅糖茶、纸张买卖的闽广商人,带来精美瓷器的江西商人,带来人参、貂皮的辽东商人。不过实力最强的自然...

本期聚焦 | 当关公遇到孔子

进山门,穿过戏台下悠长的甬道,踩着老槐树下细碎的阳光,入正堂,直至拜完关帝,我的心依然澎湃不止。见过会馆的轮年司首,我在东昌府也算正式落脚。 暂时无事,便也静下心来好好看看这建在异乡的精致会馆。山门、戏台、大殿,照壁、房额、檐脊,石雕、木雕...

本期聚焦 | 从一份地契开始的故事

前文提到,我至东昌府与同乡共同做的第一件事,竟是修缮山陕会馆,更让我想不到的是,这一修就是七年!不过,当我了解了会馆修建的始末,顿觉这七年不过尔尔。 会馆自乾隆元年(1736)置地,乾隆十一年(1746)建造基本格局,又在乾隆三十一年(17...

本期聚焦 | 极尽繁复为哪般

圆雕、浮雕、透雕、平雕, 梁柱、斗拱、窗棂、雀替, 祥兽、花鸟、传说、故事…… 我是个木匠,但我却从不觉得自己仅仅只是一个木匠。古人说:“无刻不成屋,有刻斯为贵。”我手下诞生的木作,会赋予建筑以灵魂。 当东昌府准备修缮会馆的山陕商人找到我的...

本期聚焦 | 晋商的理想家园

山陕往来东昌府的行商越来越多,米市街、东关街遍布他们的商号。仁义为先,进而取利,这样的商人倒也值得结交。 与我相熟的太原行商这些年忙于修缮他们的会馆,前前后后已七年有余,据说请来的皆是山陕数一数二的木作、石作匠人。近日终于完工,让他带我去欣...

本期聚焦 | 从山西运来的石狮子

已经不知道这是连续几天走进会馆了,那行商都以为我得了癔症,怎么就来来回回没完没了。他又怎知我那打心底里的喜欢,这里着实有太多细节值得品味,太多巧思妙想让人赞叹。 会馆六处照壁,各具特色,尤爱三处阴刻线雕影壁。第一处入山门便可见,在戏楼甬道入...

本期聚焦 | 一座戏楼醉了东昌

听戏是人生一大妙事,而在这会馆内听戏,一半的乐趣在这戏楼。 在东昌府是找不到比这更妙的戏楼了。进山门,头顶是一玲珑精致的遮雨过楼,穿过略幽暗的甬道,在古槐下回身,那美轮美奂的戏楼就那样骄傲地闯进视野里。 二重檐两层台楼之姿,仿若巍峨仙阁降于...

本期聚焦 | 每代人都爱“涂鸦”

这《忠义侠》唱完,今天我就可以休息了,剩下的就交给戏班的兄弟姐妹。 这些年生计愈发艰难,还好山陕的商人走南闯北,遍布各地,财力雄厚,而且他们都爱听家乡戏。这离家闯荡也有年余了,从晋中南一路到河南,再到山东,没曾想在这东昌府落了脚。 到这东昌...

本期聚焦 | 一文钱也要清清楚楚

七年,不知不觉我也是半个地道东昌府人了,不负众望,会馆的重修也圆满结束,按照惯例,到了梳理收支,树碑立传的时候。 这些年,东昌府日渐繁盛,我山陕商人的生意自然也蒸蒸日上,参与会馆事物的商号越来越多,涉及的产业也从最初的盐铁当铺扩展到方方面面...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