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代人都爱“涂鸦”

作者: 戏班一小角

每代人都爱“涂鸦” 0

这《忠义侠》唱完,今天我就可以休息了,剩下的就交给戏班的兄弟姐妹。

这些年生计愈发艰难,还好山陕的商人走南闯北,遍布各地,财力雄厚,而且他们都爱听家乡戏。这离家闯荡也有年余了,从晋中南一路到河南,再到山东,没曾想在这东昌府落了脚。

到这东昌府山陕会馆唱戏已成常事,每一次都觉这戏楼略有神奇之处。这头顶的藻井、楼下的甬道、两侧的看楼和两棵枝叶蔓延的古槐,仿佛成了一个独特的声场,让我的曲调一出口就变得高亢了许多,自己听来味道都浓郁了不少。

不过这戏楼里最有趣的,还在后台。可能连这会馆的东家都不知道,这后台满墙的墨迹,都不知已有了多少年。

道光廿六年六月二十一日,德义班在此一乐也。

同治三年正月初一日,安徽同庆班。唱头天: 大赐福、龙虎斗、赶三关……

山西泽州府凤台县全盛班,光绪八年十月初六日。一捧雪、二进宫、三上殿、四才子、五神宫、六人节(杰)、七人贤、八仙图、九连(莲)灯、十美镜……

在这里演出过的戏班还真不少,单我能认出名的就有二十多个了,山东、安徽、河北都有,当然最多的还是来自晋中南和陕西。这戏,更多,不下百余。大多是家乡的梆子戏,上党梆子、中路梆子尤其多。这《六人节》《七人贤》《八仙图》可是我山陕梆子独有的曲种。

还有更有趣的。也不知是谁起了头,竟然有人在这里作起了打油诗:

山陕会馆戏实早, 未曾天明饭开了。 清晨就把神来参, 掌板还在夏( 下) 处吵。 风里也得这里跑, 下了大雨也得跑。 开场唱了六大曲, 掌板口内还赚( 嫌) 少……

这要是让这会馆的东家看到了,以后连生意都没了。不过这东家虽然出手还算大方,但让加戏倒也是常有的事。我们这戏班,吃的就是辛苦饭,风里雨里,来来去去,图个温饱。这位同道说出了我的心声,兴致所致,找来笔墨我就在他下面留了一句:早晚烧香供奉此诗句!今天心情由此大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