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戏楼醉了东昌

作者: 东昌府一书生

一座戏楼醉了东昌 0

听戏是人生一大妙事,而在这会馆内听戏,一半的乐趣在这戏楼。

在东昌府是找不到比这更妙的戏楼了。进山门,头顶是一玲珑精致的遮雨过楼,穿过略幽暗的甬道,在古槐下回身,那美轮美奂的戏楼就那样骄傲地闯进视野里。

二重檐两层台楼之姿,仿若巍峨仙阁降于尘世。结顶正脊歇山式,左右各出歇山,成十翼角,似凤凰欲翔于九霄,灵动而不失庄重。琉璃瓦绿黄相间,每一寸皆映日生辉,又似繁星落于其上,令人目眩神迷。

石柱四根,阴阳双刻楹联两副,读来无甚华彩,但细品颇具人生之味。内联:“宫商翕奏赏心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扮演成文快意在坦道骏马高帆顺风。”以宫商之乐奏响人间喜乐之事,金榜题名之荣耀,洞房花烛之美满,皆于戏台上一一呈现,演员扮相入木三分,台下观众仿若置身其中,畅享快意人生,或如驰骋坦道,或若扬帆顺风,好不惬意。外联:“结五万春花奏雅宣和无戾风骚称杰构, 谱大千秋色镂金错彩有裨世教即奇观。”说这戏楼之上,汇聚世间万千风华,演奏雅乐,和谐美妙,无违诗词之韵,堪称建筑之杰作;演绎千秋之色,雕梁画栋,绚丽多彩,有益世俗教化,实乃世间之奇观。戏台内还有一木柱楹联:“响遏行云一曲笙簧欣乐利, 歌翻白雪八方舞蹈荷升平。”戏台藻井,彩绘团鹤祥云,鹤舞其间,祥云缭绕,与折壁之上的海市蜃楼、天台盛景共绘仙境。于这仙境之中观戏听曲,其享受自不可言传。

山陕商人着实爱戏,否则也不会让“馆—庙—市”合一。不仅佳节之时会邀班唱戏,有商号开业也会唱戏庆贺。用太原行商的话说,人虽然漂泊在外,但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好玩意儿”,无论走到哪里,听着浓重乡音的家乡戏,思乡之情瞬间纾解。

自古以来,戏曲都具有娱人娱神的双重属性,甚至后者更重。用太原行商的话说,这戏先是给关二爷听的。会馆的戏台在会馆的中轴线之上,与大殿遥遥相对,中间无丝毫遮拦。而宾客听戏则要登上两侧的看楼,这是对神或祖先的敬畏,也是商人们的自我约束。

这一秋,又一山陕商号在米市街开业,那地道的秦腔就自戏楼直上云霄,浑厚、高亢、深沉、激昂。我品着太原行商刚入手的闽南乌龙,沉浸在海瑞午门打严嵩的爽利中。忽而抬头望向戏楼,一缕暖阳穿过古槐的枝叶,洒落在戏楼之上。那瓦、那拱、那石柱、那木雕、那跨着平势步的戏子,都染上一层云霞之色。一刻愣神,我突然明白,那“岑楼凝霞”与“云霞绚采”两处匾额,竟不是纯粹的想象,而是真真有此美景。

这绝妙的戏楼,就在晚霞映照之下,凝固成一幅绝美画卷,醉了东昌府。不知那台上的戏子是否知晓,此刻,他就这样入了我艳羡的天台盛景之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