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太行去东昌
作者: 太原一行商我把山东东昌府作为自己实现商业梦想的理想去处。当然也有人建议我去“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的临清,临清距离东昌不远,比东昌府商业氛围更为浓厚,还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运河钞关所在地,但在我看来,东昌府更具潜力,更利于商业开拓。
会通河的开通,让鲁西一带漕运繁盛,货物畅流,最先受益的是京杭大运河与隋唐运河交汇处的临清。临清当然也是山陕商人崛起之后最先到达的地方之一。听长辈们说,临清的盐、铁、哈达、木版年画这些行业都已经被山陕商人垄断,同时被垄断的自然还有我们最擅长的以当铺为代表的“金融行业”。但我总觉得同在运河畔的东昌,作为府治所在地,未来的发展前景应是好过临清的。
去鲁西地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那里老乡多,不仅前去经商的老乡多,更有很多山西移民早就在那里安家落户。早在元末明初,频繁的战乱和饥荒让鲁西地区人口锐减。为了不浪费此处的耕地良田,明朝洪武年间就从山西泽州和潞州,挑选无田者,往临清、东昌府、新德、太康一带,让他们自便置屯耕种。移民者可免除三年赋税,给钞二十锭以备农具。据说个别地方还有规定,要求“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
后来到东昌府之后,听当地的儒生说,明洪武二十年(1387), 东昌府已经有山西移民6 万余,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更是超过了14万。整个洪武年间,有近60 万山西移民最终在东昌府和兖州府安家。虽然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毕竟同根同源,乡谊情深,相信能给我的生意带来更多便利。
太原与东昌府虽为近邻,但中间有绵延千里、南北浩荡的太行山。去东昌,有三路可选。其一自然是南路,自河南入鲁。晋商在河南者颇多,洛阳、南阳、开封等地都有晋商活动,这里陆运畅通,但路途稍远。其二是北路,自河北入鲁,德州、临清靠近河北,来往便利。还有一路为中路,自太行山中部沿漳河行走,直接穿过太行入鲁。虽要更多穿山越岭,但路途较近,更为便捷。
最终我没有选择路途更近的中路,而是决定先入河南,再进山东,我还想去看一看古都开封,看一看因岳飞而闻名的朱仙镇,更重要的是可以先看一看同为运河名城的济宁。在那里我就可以沿运河一路北上,最后到达东昌府。
嘉庆八年(1803)春,我踏上了去往东昌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