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济南

作者: 张媛媛

老舍的济南0
济南的冬天,名不虚传,“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邵凯/摄影)

“总得来趟老舍笔下的济南”,万万没想到,九十多年后的今天,人们谈及济南,还是会寻着老舍先生的足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课本里的《济南的冬天》,让人们对冬天的济南有了期待。

其实,老舍不只写过《济南的冬天》,他的文字里还有济南的春天、秋天,济南的山、济南的水,济南的市井与烟火。

老舍的济南1
雪韵趵突泉,别是一番景致(邵凯/摄影)

他说:“要领略济南的美,根本须有些诗人的态度。”他说:“一个不以跳舞开香槟为理想的生活的人,到了这里自自然然会感到一些平淡而可爱的滋味。”从1930年盛夏到1934年初秋,在济南住了四年的他说:“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南新街58号

南新街58号(曾经是南新街54号),济南老舍纪念馆,就在上新街东侧,有小巷相连,这里曾是老舍的旧居。小院往南不远,就是他当时任职的齐鲁大学。很多齐鲁大学的教职工都住在南新街上。从小院往北步行百余米便至胡同北口,出街口为趵突泉前街,对面就是趵突泉南门。老舍曾坐在趵突泉周边的茶棚里听过梨花大鼓,也曾坐在附近国货商场内的破条凳上听艺人光着膀子演唱“武老二”。国货商场已经不在了,随着城市的更新,原来劝业场、国货商场的位置即上新街的北口,新的商业形态已初步形成。

老舍的济南2
南新街58号,老舍纪念馆(曹清雅/摄影)

住在南新街的四年,老舍是快活的。他和夫人胡絜青新婚燕尔,并在这里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取名为“舒济”。他在院子里种树养鱼,还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名叫“猫球”,好不惬意。他曾在一张“全家福”照片上留下了这样一首打油诗:“爸笑妈随女扯书,一家三口乐安居。济南山水充名士,篮里猫球盆里鱼。”

老舍的小院里还有一口井,那时的济南真的是“家家泉水”,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有甘甜的泉水。如今这口井也有了名字,被叫做“舒泉”。老舍用这座城市的名字给孩子起了名,这座城市也用他的姓给泉水命了名。这或许就是人与城跨越时空的双向奔赴吧。

老舍的济南3

大明湖之春

我们都误以为老舍最爱的是冬天时的济南,因为热爱才会有那流传至今的经典。但如果细读其作品,你会发现他其实更喜欢这座城市的秋天。他在《大明湖之春》里写道:“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他把命题作文《大明湖之春》,硬是写成了“大明湖之秋”。那时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幅朋友桑子中画的油画《大明湖之秋》。

老舍的济南4
舒适悠然,自由自在(杨超/摄影)
老舍的济南5
繁花似锦,静候君至(杨超/摄影)
老舍的济南6
如今的济南,高楼拔地起,也多了几分摩登的味道(杨超/摄影)

老舍笔下的大明湖,“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那时的大明湖,还是一块一块的水田,“湖中现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他期待着有一天,“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大明湖便有了湖的样子。如今大明湖不只有了湖的样子,还有了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的美好景色。如若先生能看到这样的盛况,定不会吝惜笔墨去写“大明湖之春”。大明湖还是那个大明湖,可又不像从前那个大明湖了,大明湖之春也是很美的。

在大明湖畔,老舍写下了诸多文章。遗憾的是,他写的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他说:“记得我(在这部小说里)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什么什么秋。”虽然湖没有那么美,但湖里的蒲菜、茭白、白花藕,都是他所爱之物,他甚至觉得“这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

老舍的济南7
济南的老街巷里,有着远方的来客(王鑫/摄影)

后来的济南

老舍笔下的济南真实可爱,又有几分灵动。他写趵突泉,“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失了一半的美”;他写济南的大葱,“一层层的长直纹儿,一丝不乱的,比画图用的白绢还美丽”;他将济南与青岛作比较,“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当是摩登的少女”。

老舍的济南8
舟桥楼台里藏着济南的诗情画意(几奥/摄影)

他虽然嫌弃济南胡同里“中间垫石,两旁铺土”的路,但没少走过这样的路。“半年以后,济南既已被走熟了”,他就开始了创作。那几年,他把教学之外的时间,都用来了创作。他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

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济南印记。即使离开以后,他依然会时常想念济南,在《吊济南》中写道:“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名胜,闭了眼也曾想出来,可是重游一番总是高兴的:每一角落似乎都存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个小小的变迁,都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倘若能穿越时空,让老舍先生见一见今日的济南,不知他能生出什么样的感触。

老舍的济南9
有山有湖,有城有河,这里是老舍笔下的济南(杨超/摄影)

济南如今也有了几分摩登的味道,但泉水依旧是这座城灵魂般的存在。茶棚、胡同、四合院……有些已经随着历史悄然隐退了,有的还在原地等待着新生。南新街58号,换过主人,换过门牌号,如今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成了人们瞻仰先生之风的场所。曾经的老街巷里住着先生的新朋旧友,如今的老街巷里满是远方的来客。他们都想来看一看先生笔下的济南,那是百年前老舍向每一个中国人发出的关于济南的请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