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街很“上心”

作者: 陶冉

上新街,名字听起来像“上心”,而这条街也确实让人越逛越“上心”。从茶饮店到新潮店,从烟火气到时尚范儿,这里既有让人回味的老味道,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花样。走在这条街上,仿佛每一步都能踩中惊喜,每一眼都能看到故事……

建筑能记忆,文化可传承

上新街位于济南圩子壕保护区,是除明府城和商埠区外,济南城市二环内仅存的一片历史文化资源分布集聚区。街道形成于民国初年,因地势自北向南步步上坡,通向“新建门”,取名“上新街”。

上新街很“上心”0
相机镜头里,斜阳将斑驳的老墙拓成剪影

因靠近济南府衙和主要交通干道,上新街逐渐发展成为一条重要的商业街。街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售卖的商品从日用百货到文玩字画,种类繁多,成为老济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近代,随着济南开埠(1904)和胶济铁路的通车,上新街的繁华更上一层楼。开埠后,济南的商业中心逐渐向商埠区转移,但上新街依然保持着旺盛的人气和商业活力。

在建筑风格上,上新街以传统的北方四合院为主,体现了济南传统民居的特色。许多老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成为济南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民族实业、创新思潮、红色革命、戏曲体育……多元文化发展兴盛;这里历史遗存丰富,聚集6处文保建筑、10处历史建筑、12处名人故居,具有22处特色民居院落;这里名人名流荟萃,从文学巨匠老舍到书画大家关友声,从京剧大师方荣翔到一代跤王马清宗,这片土地曾居住过40余位名人雅士。

2022年5月,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上新街片区列为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单元,为上新街的改造提供了政策支持。更新改造的目标不仅是追求经济效益,更是通过保护历史建筑、挖掘在地文化,赋予这条老街新的生命力。

产业能导入,片区可活化

2022 年,济南市市中区政府与济南城市发展集团合作,启动上新街的更新改造,定位“新业态、新文化、新体验、新健康”产商融合新街区,布局“一主街、三中心、八巷道”漫步式游逛格局,致力于打造泉城济南城市文化与产商融合的新名片。

上新街很“上心”1
石板路,小洋房,数着岁月慢慢晃

对于上新街的改造,老居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怀念过去那种邻里互助、烟火气十足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也期待老街能焕发新生,吸引更多人来到这里。“我从小就在上新街长大,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载着我的记忆。”老居民杨大妈感慨道,“以前这里虽然热闹,但设施老旧,生活很不方便。现在看到街道焕然一新,心里特别高兴。”

上新街的改造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让这条老街持续“上新”,真正“火起来”,是城市建设者们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展示空间,让更多的人了解上新街的历史和文化。”济南城市发展集团宣传部部长赵然介绍道。“同时,我们也鼓励年轻主理人在这里开设创新创意业态,赋予街区更多的活力与创意。”

上新街很“上心”2
上新街很“上心”3
上图/上新街“粮店价格表”,藏着半部老故事下图/游客牵着柴犬,欢乐地穿梭于街头巷尾
上新街很“上心”4
在上新街花墙前打卡的三代人
上新街很“上心”5
午后阳光斜照,树影婆娑间看见老街的慢时光

一年前,翟风平被上新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并在此处开设“济南印记”文创艺术中心,店铺主打文创、休闲空间和社群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这里在民国时期居住的都是历史名人,文化底蕴深厚,做到了真正的古色古香,开了这个店以后,以前的许多老居民,有的都六七十岁了,来这里一坐就是一下午,也有很多来拍照打卡的年轻人。”

上新街很“上心”6
“济南印记”古色古香的小院,为上新街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巷子深处,你会发现更多惊喜。主街的店铺各具特色,“00后”小伙朱文邦开了一家“止痛便利店”,白天这里是快闪店,晚上就成了精酿酒吧;Villa shaka咖啡店,主打济南市首家艺术品主题咖啡店;60号院民居则入驻了“素锦流年”民国换装馆,正如此刻的上新街,让路过行人穿越时光,沉浸百年底蕴的老街风情。

改造不仅仅是建筑的修复,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业态的融合。上新街项目团队通过梳理历史建筑与名人故居,打造了多个文化展示空间,如方荣翔故居、马清宗故居等,强化了街区的文化氛围,增强了文化体验的互动性。

上新街很“上心”7
田家大院的巷子里,光影斑驳间温馨动人

这些文化空间也吸引住了游客的脚步,“以前只知道这些房子是名人住过的,但具体是谁、有什么故事,我们也不太清楚。现在有了这些展示空间,感觉历史一下子‘活’了起来。”游客李女士说道。

上新街很“上心”8
墙角的指引标识,方便游客深入感受历史

上新街,“上心”街,走在这条街上,不仅触摸得到老济南的烟火气,也能感受到新时代的脉搏。上新街将继续“上新”,用它的故事和温度,吸引更多人走进它的怀抱,感受它的心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