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头村:用“草”编出致富路

作者: 张媛媛

湾头村:用“草”编出致富路0

8月15日下午,在滨州市博兴县锦秋街道湾头村的一家物流点,店主正忙着给一批草柳编屏风打包装车。一辆大型厢式货车已经快被装满。“我们物流一天走一车不算多,那边的快递一天都运走好几车呢。”店主用手指着远处的商户说。这只是一家物流公司当天的状况。湾头村共有5家物流点,26家快递点。每天从这里运出去的草柳编产品不计其数。

草编历史悠久  曾出口多国

说起湾头村的草柳编,可以追溯到八百多年前。背靠麻大湖,这里自古便是草柳编的重要产地。在湾头村党支部书记安之庆的记忆里,“以前的麻大湖,不像一般的湖区,有点儿像我们现在说的湿地,有沟壑,盛产蒲草。我们当地老少都能进行草柳编制作”。

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断研究创新,湾头村人编织技艺不断完善提高,逐步实现了草编、柳编、藤编、蒲编等工艺的有机融合。“20世纪70年代,县里的工艺品一厂、工艺品二厂出口的工艺品,大都是咱们村民手工制作的草柳编产品。那时我们的草柳编是出口赚外汇的产品呢。”安之庆骄傲地说。

“我们的草柳编产品从家庭自用到送人,从在集市上买卖,到后来在网上销售,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早期,村里以户为单位进行生产。在还没有电话的年代,大家和赶大集一样“逢五排十”进行产品交易。2000年初,在淘宝网还没有成立的时候,湾头村的年轻人就开始鼓捣网上销售草柳编产品了。“最初的时候只有十几户,在这十几户的带动下,慢慢地,村里做电商的人就变得越来越多了。”湾头村也因此成了全国首批“淘宝村”。

在湾头村,工艺品店铺随处可见。店里摆放着各式的编织品,电脑前坐着忙碌的店主。他们在网上解答顾客的疑问,并为已下单的顾客处理订单。安之庆说:“我们这儿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模具生产、手工编织、纸箱生产、快递物流等一应俱全。年轻人干电商,年纪大一些的进行手工编织,村里人大都能在这个产业里找到活儿干。”

贾培雷在村里的广场上晾晒着从东营拉回来的蒲草,他会把蒲草晾干后卖给需要的商户;贾培振一家人在自家的作坊里,加班加点地进行木制模具制作;周淑芳(化名)空闲了就会来手工作坊编上几个墩子,赚些零花钱;封来禹的小型纸箱厂,一天能产两三千个纸箱……整个村子都在忙碌着。路上常常能见到骑着电瓶车、三轮车的村民,他们或是去店里交货,或是去快递点邮寄。

目前,村子共有5000余人,从事草柳编织的有3200余人,从事电商销售的有800多户,网上年销售额达3亿元。据博兴县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安宝忠介绍,湾头村年销售额上千万的商户有十几家之多,“商户的利润有多少,我们不清楚,但是他们网上的营业收入是有专业机构统计的”。有的商户已经开启了电商直播领域的探索,拓宽销售渠道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除了线上的销售,商户们还常常能收到来自企业客户的大订单,如批量定制的酒瓶外包装等。安之庆说:“昨天(8月14日),我还看见有外国的客户来咱们村里呢。”受疫情影响,草柳编产品的出口受到限制,但这依然不影响外国人对草柳编产品的喜爱,此前就有村民将草柳编的灯罩卖到了迪拜。

安之庆说:“草柳编是个富民的行业,我们村里能做的就是做好服务。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我们就想着做一个集散地,给大家提供些便利。省市领导视察时,看到我们这个产业发展得不错,就提出了建设产业园的想法。” 总投资5.18 亿元,占地面积147亩,融创意研发、产品展示、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生活服务于一体的中国草柳编文化创意产业园,于2017年在湾头村动工建设。目前,草柳编文化创意产业园A区主体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其他区域还在建设之中。

产业园的建成,为草柳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产业园里定期会组织草柳编、电商等专业培训。如今的草柳编产品,品类越来越丰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园区的展览馆里展陈着各种草柳编产品。

王天龙夫妻二人的工艺品店,入驻产业园已经三年了。“入驻之后方便了许多,我们和周围的商户抱团,来的货可以直接送到店里,发走的货也无须去快递点邮寄了。”他们的工艺品店平均每天在网上售出七八十单,在园区里只能算是中游水平。目前,园区内各种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中。博兴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已入驻,可以为商户和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据安之庆介绍,园区的仓储物流区已经基本建成,等分拣设备等硬件设施齐全即可投入使用。“产业公寓也已经开始建设了,以后在园区工作的人,就可以就近安家了。”未来的这里将是博兴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综合平台运营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

纯手工编织,让湾头村的产业发展有其局限性,但是“纯手工”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就如安宝忠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绿色、健康、高档的产业”。他们一直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草柳编产品集散地,让草柳编这门传统手工艺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