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湿地发现新世界
作者: 王立群
提起湿地,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或许是它的绰号——地球之肾。汉《释明》对肾的解释为:主引水气,灌注诸脉,与湿地的天然属性十分契合。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湿地的作用无可替代。上古时期,人类便逐水草而居,而后沿河流、湖泊建立城市,自始至终处于湿地的润养之下。
但人类对于湿地的研究,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正式开始。中国的湿地研究,则起于20世纪60年代。2003年,第一次全国性湿地资源普查完成,湿地资源的保护,也进入系统性和规划性阶段。我们对身边的湿地资源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知,随着这种认知的加深,湿地这个宏大的世界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湿地,就此告别了单纯的地理概念,转变为集环境、生物、历史、文化甚至哲学于一体的庞大学科。正如全程参与两次湿地资源普查的房用所说:做湿地工作除了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还要有一些浪漫色彩,有“文学的气息,哲学的理念,历史的长度”。
浪漫起源
自古以来,湿地与人紧密相连的关系,决定了它一定躲不过文人墨客敏感的触觉神经。于是我们在《诗经》中看到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睢》),看到了“于以采蘩?于沼于沚”(《召南·采蘩》)“于以采蘋?南涧之滨”(《召南·采蘋》)“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王风·葛藟》)。
这些踏歌而行的古人,给湿地取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名字:洲、沼、沚、滨、浒等等。而美丽的湿地,和湿地中旺盛生长的植物、自在生活的动物一起,成为古人传情达意,歌咏生活的载体,也成就了湿地的浪漫气息。
在古齐鲁大地,最负盛名的湿地,便是“南北三八里,东西百余里”的大野泽。这个位于鲁西地区的庞大地域,与黄河、汶河、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上古时期,《山海经》的神话故事中,精卫所填的“东海”,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大野泽。到秦汉时期,大野泽被称为巨野泽,今天的菏泽巨野就由此命名。
这个古人眼中的浩渺泽国,在宋代因为黄河的两次大决口,面积扩大,变成《水浒传》中的八百里梁山泊。那丛生的芦苇,迷宫般的河道,成为梁山的天然屏障,演绎出荡气回肠的民间英雄传说,这是不同于先秦儿女缠绵悱恻充满荷尔蒙气息的英雄浪漫主义。
到近代,梁山泊面积不断缩小,最大面积的水域变成了东平湖,成为泰山脚下风景宜人的湿地。而在更广阔的区域里,随着近代黄河夺大清河入海,开始自南向北滋润齐鲁,山东的湿地资源也在母亲河的滋养下,越来越丰富。
越过诗意
诗意的古人之所以赋予湿地各种繁杂的名称,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湿地涵盖范围的广泛性,使每一处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湿地的诗意存在于古人的诗词里,存在于优美的风景里,但今天对湿地的保护则需要我们透过浪漫诗意的外壳,聚焦其本质。
房用,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所所长,省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曾两次参与山东湿地资源普查的他,对省内湿地资源状况了然于胸。湿地资源普查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湿地定义的明确和普查标准的制定。据房用介绍,中国对湿地的认定,一直沿用1971年《拉姆萨尔公约》提出的概念。2022年6月,湿地保护法的公布,将这一定义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
“山东的湿地资源,包含滨海、湖泊、沼泽、河流、人工五大类。东营、烟台、济宁等地分布较为密集。”据房用介绍,山东有省级以上湿地公园200处,其中包括南四湖、黄三角两处国际重要湿地和弥河一处国家重要湿地。
湿地资源的形成主要有天然和人工两种方式。房用表示,绵长的海岸线,让山东拥有丰富的滨海湿地资源;黄河改道入鲁,不仅造就了入海口面积巨大的湿地公园,更在沿途形成了诸多大小湿地;人工修建的大运河,也成为湿地形成的重要源头。
人类活动的破坏,曾一度使天然湿地快速减少,但随着湿地保护意识的加强、保护体系的成型、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人工湿地的增加,山东的湿地资源正得到科学保护,在房用看来,“提升湿地与市区的和谐关系,加强湿地与自然保护地、耕地的协调性,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都至关重要”。
生动世界
湿地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对水质调节、净化方面的直接作用,还在于其所能够支撑起的丰富而生动的生物世界。如果你到过黄河口,一定会被那漫天飞舞的鸟群、不绝于耳的鸟鸣深深吸引。不止于此,在远离人类活动的湿地深处,更多的动植物肆意生长,自由栖居,让湿地有了更多的名号:鸟类的天堂、人类的聚宝盆等等。
湿地保护对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的严格限制,为鸟兽鱼虫提供了完全不受打扰的生存环境,也为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过去的两年时间,我们在山东各地的湿地,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首次出现”“惊现”!
据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副处长梁伟介绍,2021年8月,东营黄河三角洲“首次发现”国际极危物种勺嘴鹬;11月,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惊现”东平湖湿地;淄博淄河湿地“首次发现”成群天鹅;12月,龙口黄水河湿地公园“首次发现”野生丹顶鹤;2022年4月,潍坊安丘“首次发现”极危物种黄胸鹀……
丹顶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的指示生物;青头潜鸭是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勺嘴鹬全球仅剩下不到200对!它们的出现与活跃,是对山东湿地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极大褒奖。
不过,正如房用所说,山东在整体湿地研究方面依然存在不足,湿地的保护与利用仍有漫长征途。让湿地的世界更精彩、更生动,仍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