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猎猎映长空
作者: 文汇1940年8月20日至翌年1月24日,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进攻战役,犹如一声惊雷,划破黑暗、照亮天空。画家沈嘉蔚、李如创作的油画《百团大战》( 300×500cm ,见封底)描绘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画作中,盘旋的敌机、滚滚的硝烟都暗示着战争的激烈与残酷。画面中部通过对八路军与日伪军激烈搏斗的细致刻画,凸显出八路军指战员的大无畏精神;上方描绘了八路军占领烽火台的场景,明亮的色调和烽火台后豌蜒的长城、绚烂的彩虹共同展现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点亮中华民族光明灿烂的未来。画面右下方对军民合力破坏敌人铁轨的刻画及左下方对八路军痛击敌军的描绘,共同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民团结一心、英勇抗战;下方的灰暗色调与上方所刻画的最终胜利与光辉未来形成强烈对比,传达出我们今日的和平幸福来自先烈的艰苦奋斗与不屈抗争,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也在这一强烈对比中得到了凸显与升华。
到来后,日本侵略者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调整侵华策略,逐渐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党则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在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日军的压力下,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动摇妥协倾向。为振奋全国的抗战信心,遏制国民党的妥协投降危险,也为打破日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实施一次大规模攻势作战。
1940年8月20日夜,八路军第一二〇、第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战役。陆续参战的部队达到105个团、20余万人,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月20日至9月10日,为交通总破袭战,主要是破坏以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日军交通线;第二阶段是9月22日至10月上旬,为攻坚作战,对日军盘踞的一些据点进行攻击;第三阶段是10月上旬至翌年1月24日,主要是反击日、伪军的“扫荡”。至1940年12月初,敌后军民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万余,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摧毁敌人大量碉堡和据点,缴获大批枪炮和军用物资。胜利消息传到重庆、香港等地,被悲观情绪笼罩的人们沸腾了,各大报刊纷纷刊发评论,称这是“夹缝中间的捷音”“最近国内最痛快的一件事”。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扛起救亡图存的重任,枪林弹雨中依靠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铸就了辉煌战绩,书写下英雄史诗。
百团大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此战给日军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在抗日局面比较低沉时振奋了全国人民的信心。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创造了许许多多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也必将在民族复兴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swh20250518.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