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作者: 文汇千百年来,九曲黄河滋养着流域内亿万人民。然而,黄河北干流地区是中国严重缺水地区之一,仅晋蒙地区缺水量就达30亿立方米,人畜饮水非常困难,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修建的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解决了晋蒙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画家张联友创作的国画《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 86cm x 121cm,见封底 ),用精湛的画笔勾勒出大坝泄洪时的万丈豪情。画面以鸟瞰的视角呈现了正在泄洪的万家寨水利枢纽以及远处连绵的黄土高坡,大坝一侧浊浪滚滚,一侧清波荡漾……将开阔宏伟的热闹场面绵延至画面顶端,显示出横跨黄河两岸水坝的广度。熟褐色既与黄河两岸山峦实景颜色相符,又烘托了万家寨水坝的环境氛围。从远处山水到近处的大坝,以前景宣泄的大坝衬托出远景中的平静山川,以“静”显“动”,突出党领导人民所创造的伟大成果:化黄河水患为水利,彰显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
万家寨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龙口峡谷河段,是黄河中游规划开发的8个梯级中的第一个工程,也是山西省“引黄入晋工程”的龙头工程,是以供水、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观光等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万家寨水利枢纽的建成投运,开创了晋蒙水电发展新纪元。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水利部原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专家钱正英曾指出:“引黄入晋是‘中国第一,世界少见’的引水工程。”
一座水利枢纽,就是一部创业史、奋斗史的生动写照。从梦想到实现,万家寨水利枢纽建设过程坎坷曲折。早在旧中国,山西诸多水利专家就曾赴现场踏勘“引黄入汾”线路,并完成了《山西黄水入汾预测报告》,但由于战乱频发,各方面力量和技术条件不足,工程建设并未提上日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引黄入晋的设想才真正实现。1959年1月,山西省委成立引黄入晋领导组,由于工程艰巨,技术难度极高,这项浩大工程历经几十年酝酿、筹划,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正式启动,1993年正式动工。1998年,万家寨水电站建成,开始发电。2002年、2011年,南、北干线先后建成通水,黄河之水被先后引向了太原和大同、朔州。从2017年起,万家寨水利工程将黄河水调入桑干河,并顺流而下,为永定河提供水源补给。
在引黄入晋从设想到建设使用60多年的历史中,万家寨水利工程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国家计委、水利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历届省委、省政府秉承“引黄入晋,造福人民”的初心使命,面对重重困难,毫不动摇地推进引黄工程。全体建设者按照确定的目标方向,风里来,雨里去,保证质量在每个环节处在受控状态,使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控制在概算之内;生产运行中科学调度,保证了安全稳定供水。半个多世纪的孜孜以求,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迎难而上的为民情怀,也书写着一代代建设者砥砺奋进的壮志豪情。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讲好万家寨引黄工程的故事,学习传承其所承载的生态治理、改革开放的宝贵历史经验。让源远流长的母亲河蓄积起绿色新势能,推动黄河流域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