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共产党员张健民的读书生活

作者: 武威方 杨会

老共产党员张健民的读书生活0

由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主编的《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生活账》(三晋出版社2021年版,以下简称《生活账》)是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记录了张健民及其家庭从1952年7月1日到1993年5月11日近41年日常开支的12册账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张健民每月的购书记录,呈现出一位与书相伴、热爱读书的老共产党员形象。在新时代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形势下,张健民的读书生活,对于倡导全民阅读、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都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将这位老党员、老干部爱书、购书、读书的故事呈现出来,以飨读者。

酷爱读书 自费购书

张健民(1916—1993),山西阳城人,青年时代接受进步思想,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阳城县委书记、长治地委秘书长、统战部副部长,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秘书长,省政府对资改造办公室副主任,省政协副秘书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张健民曾写下“身外客物何所有,一辈儿女几卷书”的自评诗句。回望他的一生,最大的兴趣就是读书。从《生活账》记录来看,其所言非虚。他为何如此酷爱读书呢?长子张整魁谈道:“因为从小家庭贫穷,整个家族勉力支持他(指张健民)读到初中,买不起书本,就只买主课书本,副课全靠课下手抄。由此之故,练就了他一手工整的书法,也使其深懂穷人读书之难与书本得来之不易。”在困境中成长,贫寒艰苦的求学生活,促使他养成爱读书、爱惜书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张健民夫妇育有9个子女,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在艰苦的年代,不仅担负养家的重担,还要应付繁忙的工作,但近41年间,张健民依然持续购书、不间断地读书,更能看出他对阅读的喜爱与坚持。具体表现在:

第一,购书数量多。在12册账本中,购书可以说是每月的必备消费,无论是在经济宽裕时还是经济拮据时都从未中断。《生活账》记录显示,他的购书量极大,比如1957年购书158本,1964年购书248本,1979年购书182本,1980年购书128本。购书数量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购书花销大。他在生活中精打细算、节衣缩食,但对购书却从不吝啬。工作之余,多是到新华书店或古旧书店购书看书;工间操时,也总是到书亭去转去看。例如,1962年10月购书33本花费41.44元,占当月工资的25%。1975年3月购书花费48.65元,所购书目包括《魏书》(1套8本)和《明史》(1套28本);12月购书25本花费52.8元,占当月工资的31%。三年困难时期,他因患肝炎休养,养病之余仍坚持购书阅读。1959年10月13日购书11本花费19.10元,11月13日又购买5卷《列宁全集》(之前已购6卷)花费12.90元。1960年3月13日购书8本花费38.68元,占当月工资的23%;4月购书共31本花费12.74元。1961年1月购书14本花费5.55元。他正是凭借刻苦读书学习的精神,度过艰难困苦的日子。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很长时间没有具体工作,但从不虚度光阴,仍旧每天早上6点起床,不到8点就开始读书看报,春夏秋冬日日如此。每天的《人民日报》《山西日报》都看得很认真,闲暇时也写点诗作和文章。恢复工作后,下班回到家除处理公事及家中大事外就是读书看报,其爱书之情由此可见。

1989年12月9日,年过七旬的张健民写下“人生有限,时日无多。惜阴苦学,力免沉落”的诗句来警醒自己坚持读书。年过古稀,患有耳疾眼疾,他仍坚持看报、看电视,关心国内外时政,关注改革开放的进程。遇有重要文章、重大新闻,还要让妻子和几个孩子认真传看,共同学习。

近41年的生活记录中,张健民购书、读书从未停止,在其一生中真正做到了“惜阴苦学,力免沉落”。他这种珍惜时光、终身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博览群书 广泛涉猎

张健民的读书范围广泛,除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逻辑学、艺术等外,还有各种报纸、杂志等。他所购书目最主要有如下两类。

一是文史类书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其个人兴趣,也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而读历史书籍加强其思考力、分析力,帮助其深化认识,看到事物的本质。他读过的文学书籍数量庞大,类型多样,从古代文学到近现代文学再到外国文学,可谓是无所不读;史学书籍既有《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思想通史》 《中国通史简编》等通史类书籍,《资治通鉴》等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典章制度史等不同类型的史学书籍,还有《山西地方历史》《山西地方史研究》 《太原史话》 《西藏地方史》等地方史书籍。此外,他还购买了《简明世界史》 《简明世界近代史》《第三帝国的兴亡》 《帝国主义在欧洲的争霸》等世界史书籍。

二是政治类书籍。为充实理论基础,提高素养,他一直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他读过的政治类书籍包括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哲学类、党史类书籍。通过阅读政治类书籍,真正做到一名老共产党员坚持党性不动摇的信念。马克思主义著作,如《马恩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资本论》《自然辩证法导言》《政治经济学概论》等译著,《马克思传》《恩格斯传》《斯大林传略》等传记。哲学类书籍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相关著作,如《列宁哲学笔记》《关于列宁的〈哲学笔记〉》 《黑格尔逻辑学》 《狄德罗哲学选集》 《中国哲学史》 《简明中国哲学史》 《吕坤哲学选集》等。党史类书籍有《国际共运史话》 《第一国际史》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史简编》等共产国际相关著作和中共党史书籍,还有《回忆刘少奇同志》 《回忆蔡和森》 《叶挺》等党史人物回忆录和传记。

三是其他书籍。除文史类和政治类外,张健民还购买了种类多样的其他书籍。如《宋人画册》《砚边点滴》《历代民歌百首》《革命歌曲选》《秦香莲》《西厢记说唱集》 《制茶新谱》《脾胃论》《简化太极拳画图》《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大唐西域记》《洪升年谱》等,还有《辞源》 《古书句读释例》 《全国行政区划》《大众经济学词典》《简明哲学辞典》《袖珍英汉词典》等大量工具书。从这些书籍中,我们看到一个兴趣广泛、博古通今的读书人形象。日常生活中他还订购了大量报刊。《生活账》中记载:1959年5月14日预定第三季度《山西日报》 《参考消息》 《新观察》 《红旗》《前进》《学术论丛》等支洋8.91元;1986年11月7日预定1987年报刊7种合计洋85.80元,1991年11月预定1992年《人民日报》 《太原日报》 《参考消息》《文摘报》合洋186元。在省政协工作期间,除日常购买时政报刊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外,他还经常购买《古典文学研究汇刊》《诗刊》《人民文学》《文史资料》《历史研究》等文史类报刊。不仅如此,他把每天看过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都整齐地钉起来存放好,不论什么时候想查看都可以快速找到。

学以致用 运用自如

张健民不仅酷爱读书,还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其文学修养与写作能力在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曾在阳城县委共事过的王玉祥在忆文中写道:“在工作中,遇到开会作报告,他多用腹稿,且谈笑风生,引人入胜,总结工作均亲自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有因有果,绘声绘色。谈学习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写心得体会,勤于笔记,习以为常。说历史典故,因事源流,头头是道。”张健民也曾忆说:“我有腹稿,作报告完全是自己动手,讲什么,讲哪方面的问题,我总是得认真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这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别人只见我没拿稿,并不知道为了一次报告我花了多大的工夫。”可见他日常所下的工夫之深,日积月累,才有工作时的得心应手。

他晚年仍坚持写日记、诗歌、自撰堂联,常给报纸修改错别字和纠正使用不当的词语典故,多次在《前进》《山西日报》《文史资料》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其辞学功底深厚与他日常的读书学习是分不开的。

他还有写书法的习惯。《生活账》中有买笔、墨、纸、砚以及书法类书籍和字帖的记录,仅1962年购买与书法相关的书籍就有13本。王玉祥回忆:“他酷爱书写,练就了一手好毛笔寸楷字,不仅写报头、门匾、婚联、寿词,还给同事写仿。”其书法功底和一手秀气的钢笔字就来源于日常的勤学苦练。

他也非常关心家乡阳城的发展,关注阳城的历史文物保护;将自己土改分得的房子捐赠给村集体,让村民办夜校、办教育,成为传播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教育基地;还十分关心阳济公路的修建,捐款2万元。同时,他对阳城革命斗争史的研究也非常重视,曾为《阳城县志》《太岳革命根据地简史》等写稿、审稿,乐此不疲。《生活账》中就记载有:1983年8月20日寄阳城县志办材料两份;1985年8月15日,发还《阳城民兵》审阅稿,12月5日发阳城史志办《资料》勘误件。

作为一名经历革命战争岁月洗礼的老党员,张健民深刻认识到记录、研究革命史的重要性。他常说:“这是无价之宝,是关系千秋万代的事业,是阳城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求一定要组织强有力的队伍,详细、准确记录下这段历史,写好这段革命史,让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其视野广阔、眼光长远由此可见。

一部《生活账》,不仅让我们看到张健民一家生活的勤俭有序,更呈现出一个酷爱读书、广收博览的读书人形象。正是这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让这一形象更显真实、立体。正如作家蒋殊在该书序言中所说:“这12本账册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大话口号,没有说教宣言,却透着深刻的人品、人格,与教育内涵。”受张健民日常记账的影响,其子孙将“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奉为治家家训。对于普通民众,《生活账》是一套很好的生活指南,是应该参照的典范;对于党员干部,它则是一本极好的党性教材。张健民的读书生活,对我们在新时代大力倡导读书之风,充分发挥阅读在传播思想文化、提升国民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涵育文明风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具有深刻启示。

(责编 王燕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