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民生为大”的重庆答卷
作者: 陈敏
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到“错时共享”停车泊位建设,从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到妇女儿童综合服务体项目建设……细数重庆市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事事落在百姓之需,件件落在百姓心坎。
落到细微处,方能触摸“民生”纹理。2024年初,重庆市政府公布了《重庆市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任务》,要求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看望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居民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一年来,全市上下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一件件惠民实事转化为一份份温暖的民生答卷。
看得见的幸福清单
老旧小区改造,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心工程。作为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究竟改了些什么?
根据重庆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改造内容明确包括建筑墙体、老旧管网等21项基础类清单,加装电梯、停车场、适老设施等18项完善类清单,以及养老、托幼、助餐等25项提升类清单,形成“1+N”的政策体系。
小区居民可以像点菜一样选择改造项目。比如,渝中区红星亭坡小区的改造方案就是经过多次召开院坝会与居民共同商议出来的。针对居民最关心的出行难问题,小区新建了无障碍坡道7处、无障碍折叠型通道1处,并在梯坎狭窄处设置了3台爬楼机,真正实现了让居民“无障碍到家门”。
老旧小区改造,要从“建房子”转变为“建家园”,更新了“面子”还要换“里子”。重庆积极搭建平台,组织了2400余名“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进社区,通过陪伴式服务和沉浸式设计,助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
同时,重点支持三峡库区移民小区改造提升,优先安排改造项目计划,并在市级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如忠县结合忠州“汉阙”历史文化,将原有废墟地改造成了群众喜爱的“三峡留城·忠州巷子”;云阳县桂湾移民小区经过改造,呈现出“山水人城景”交融的三峡立体公园城市画卷。
重庆还将各区县具备一定规模和特色亮点的项目动态纳入市级重点项目库进行调度。60%以上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以片区统筹改造的方式实施,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无界融入现代城市。如九龙坡区民主村片区提炼了建设厂的历史变迁,包括西迁、援建、复兴的城市记忆,以“留、改、拆、增”的模式,打造了“居民新家园、商圈新纽带、创业新天地”。
2025年,重庆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11万平方米,并将加大对“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的关注度,为市民创造更加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力争改出更多高品质、多元化的创业新场景、消费新场景、生活新场景,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新范式,切实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触得到的民生质感
虽占地面积不大,但北碚区朝阳街道龙江花园小区内的口袋公园建成后,小区居民打羽毛球、乒乓球和练太极拳等健身娱乐活动就有了新去处。这个口袋公园,是北碚区去年人大代表票决确定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繁华与喧嚣之中,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好比一片绿洲,让市民“推门见绿,移步入园,转角见美”;进行适老化和适儿化更新提质改造的城市公园,把民生愿景变幸福实景。
按照《重庆市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任务》,100个口袋公园已如期建成。值得一提的是,各区县(自治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还优先将口袋公园布局在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不足的地方,结合周边城市环境及服务人群,建设休憩社交、运动健身、儿童游乐、文化艺术等不同特色的口袋公园。
春日,在我市首条骑行环线上纵览绿意,在滨江步道上散步放慢生活节奏,在竹林轮渡的桨声灯影中感受山水韵味……记者来到两江新区礼嘉山城绿道,看见不少市民走出家门来此享受暖阳和运动乐趣。
据悉,礼嘉山城绿道于2024年上半年投用,总长度约30公里,强化了与沿线滨江步道、街巷步道、山林步道、游园的衔接。该绿道还设有一、二、三级驿站,配备坐凳、直饮水、自行车停放点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便利。
绿道每隔一段距离就放置一块智慧导视大屏。游客除了可以看到全貌,精准定位沿线的公共卫生间、景点、停车场等,还可通过大屏导航至目的地。
在一侧的步道上,背部训练器、划船机、椭圆机等智能化健身设施一应俱全。部分设施采用太阳能计数系统,市民站在仪器上,每完成一个动作,消耗热量、运动频率等数据同步更新。
作为重庆的独特风景线,山城绿道以其蜿蜒曲折、跌宕起伏的姿态,串联起城市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
据悉,2024年,重庆提出实施城市绿荫工程,实施街头绿地提质面积100万平方米,山城绿道建设长度100公里。截至目前,已实施街头绿地提质项目102个、面积120万平方米,建设山城绿道119公里,为市民营造了安全、绿色、舒适的出行环境。
晒得出的幸福账单
推进“错时共享”停车泊位建设,是重庆市2024年15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按照计划,2024年全市将新增“错时共享”停车泊位4.5万个,截至目前,“错时共享”停车泊位新增4.6万余个,完成率102%。通过“错时共享”,充分利用夜晚、周末、节假日等特定时段空闲的车位,有效缓解了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商圈等区域的停车压力。
2024年11月以来,重庆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消防救援局等部门,推动开展“渝城助医”“渝城护学”行动,其中,学校、医院“停车难”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市卫生健康委全面排查医院周边各类可利用的停车资源,通过租赁、合作共享等方式,整合社会与公共停车资源,建立智能停车引导系统,方便就医者快速找到车位;交通管理部门从交通管制着手,对于在上学放学期间确有停车需求的,在不影响道路通行的情况下允许靠道路右侧临时停放,合理施划限时段停车区域或限时长停车位。
农村公路安防工程被称为“生命工程”。作为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民生实事之一,重庆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为农村交通安全系上“安全带”。
目前,我市农村公路安防工程主要建设在村道上,涉及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和事故多发路段。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坡陡弯急、临水临崖等地形地貌,对现有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存量路段进行安全风险分级,对应设置A—D级护栏,对路面宽度不足的路段,采取护栏外装、混凝土加固立柱等措施,或在公路沿线有条件的路段增设错车道,确保车辆安全通行。
另一方面,注重与周边环境融合,根据旅游路、产业路特点,采用不同外观颜色的护栏,强调安防工程与沿线的环境、地理、景观相协调。
截至2024年11月25日,全市已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027.5公里,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共解决临水、临崖等路段隐患点近3万处,涉及农村公路路线近1万条、约1万余公里,受益群众达300万人。
摸得着的民生温度
走进两江新区大竹林街道星汇社区渝兴广场B5幢一楼,你或许会以为这里是一个小型商业体,实际上,它是首批市级妇女儿童综合服务体项目点——两江新区星汇“渝好空间”。
星汇社区共有9个小区,6个园区,居民11049人,企业1438家,其中涉外企业38家,高素质人才超10万人,其中女性超5万人。
而星汇“渝好空间”场地有1800平方米,立足女性职业友好、家庭儿童友好、女性成长友好定位,依托“一校两家四站”(即社区家长学校和妇女之家、儿童之家以及家庭教育指导站、妇女儿童维权站、巾帼志愿服务站、未成年人保护站),打造“三星三汇”职业女性全生命周期服务品牌,构建起“十分钟生活半径内”的妇女儿童友好生活圈。
作为重庆市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之一的“妇女儿童综合服务体项目建设试点”,目前首批24个“渝好空间”已全部建成投用,开展特色服务1650余场,服务妇女儿童6.3万人次(其中妇女3万人次、儿童3.3万人次),第二批24个项目点建设正快速推进,打通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最后一公里”,让妇女儿童的幸福生活“进圈”。
相较于其他场地,“渝好空间”从“小空间、高集成、大民生”三个维度,围绕“儿童友好、妇女友好、家庭友好”,针对性开展“好娃托管、好梦童年、好爱育苗、好业工坊、好品集市、好姐家政、好育课堂、好家守护、好邻互助”九好服务,打造“渝好坝坝茶”“一杯好咖啡”“临工帮帮团”“午间集市”等反哺造血的特色服务品牌。
接下来,市妇联将在项目提质扩面上着力,实施第二批项目,孵化第三批项目点,出台“渝好空间”星级评定办法,对项目点开展星级评定,进一步推动空间运行规范化、特色化和可持续化,让妇女儿童从空间服务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25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庆将突出“民呼我为”,聚焦“急难愁盼”,接续办好15件重点民生实事。新的一年,一个个民生指标,是政府实实在在的承诺,更是检验发展成色的重要标准。尽心尽力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才会更具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