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治推动构建完整社区生态民主村的幸福生活再升级

作者: 黄振胜

居民自治推动构建完整社区生态民主村的幸福生活再升级0

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民主村的街巷间,可见鳞次栉比的崭新店铺,复古霓虹灯牌闪烁着光芒。居民冯文初老人悠闲地走在宽敞平坦的街道上,脸上洋溢着笑容:“这里现在焕然一新,真是我心中向往的生活!”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随着民主村二期改造项目的全面竣工,这个承载着几代建设厂人记忆的社区再次展现“热气腾腾”的新年图景。从协商议事机制的创新到民生工程的高效推进,从文化记忆再生到完整社区生态构建,民主村在持续深化“居民参与式治理”中探索出基层自治的鲜活样本。

慢——

11次征询只为改造10余步梯坎

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党员干部、设计师与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改造蓝图在一次次院坝会的讨论中愈发清晰。

在二期改造中,九龙坡区继续将一期改造经验——“三师进社区”和“五议工作法”落实落细,让居民全程参与家园建设。每个月筛选出垃圾收运、设施改造、停车管理等热度较高事项,由社区党委、城管人员、物业公司、平台公司、居民代表组织召开民情茶园“议事堂”,让居民说事、议事、主事,并将意见建议融入解决方案中,用民主的方法共同推动城市管理高频事项解决。

2024年6月25日临近中午,暴雨刚过。民主二村5栋前,居民举着伞、围着民主村社区党委书记伍成莉,商议楼栋梯坎坡度和入口方向。

“梯坎能否多设几阶?每阶再宽几公分?”“梯坎出口能否直接对着公路,万一哪个老年人病了,救护车来了又能多争取几秒救命时间。”雷声虽已远,雨还是落个不停。居民争相发言,唯恐声音被雨声淹没。

事实上,为了这10余步梯坎,社区网格员已先后11次到现场听取居民意见。当天,伍成莉在谢家湾街道民主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接访选民,又有民主二村5栋居民前来提意见。伍成莉答复说,已和城市更新公司、设计师重新设计整改方案。

“我们在尊重以前纹理走向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完善,取消单侧台阶,在地势低的一侧设置栏杆。”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整改示意图,伍成莉一一回应一段时间以来居民反映的问题。经过半小时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将台阶入口由侧面改为正面,并为台阶加装防护栏。

“很符合实际。”得到满意答复后,居民拍手称赞。

这种“较真”的协商场景,正是民主村践行基层自治的日常写照。

居民的参与为社区注入温度,也让更新成果直击需求。窨井盖美化、保留黄葛树、改造红砖房、设施适老化等建议也落实到了项目中。其中,最受居民关注、承载几代人记忆的苏式红砖楼老墙体被保留下来,还在墙体外加设钢结构和玻璃罩,重构内部空间……

“没有大拆大建,尊重社区的历史与文化,我们还能找到原来建设厂的记忆。”冯文初在社区居住超过50年,对改造效果非常满意。

快——

不到一个月 闲置地变停车场

晚上7点,民主村社区居民李琏直接把车开进了家附近刚投用的临时停车场。一个月前,他还在为回家停车而发愁,想着怎么才能“抢”到车位。

随着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的持续推进,停车难问题日渐凸显,停车位供需矛盾相对突出,不少路段存在狭窄、不连续、被占用等现象。过去一年间,这一问题也多次成为院坝会讨论的主题。

为有效缓解占道停车问题,经过多方协商和沟通,九龙城市更新公司同相关单位就民主村片区修建临时停车场进行了专题研究,最终决定将实验二小地块的闲置地改建为临时停车场,充分发挥地块最大利用价值。

据介绍,该项目于2024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改造内容为场地平整后规划停车位、拓宽两个车行出入口及增加一个车行出入口、增设两个消防专用出入口及便民设施等。由于工期紧,项目投入了200余名施工人员采取多工种穿插作业、多工序科学衔接等方式,全力按下建设“快进键”。

不到一个月,闲置地就变身临时停车场,划定车位419个,智慧停车系统、充电桩等设施一应俱全,还设有2座公厕。

在加速度背后,是精细化治理体系的强力支撑。

九龙坡区坚持把民生工作放在第一位,持续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全力以赴办好民生实事。针对居民关注的邻里矛盾、配套缺失、治理体系落后等问题,民主村更新参建各方紧紧抓住党建统领核心关键,抓牢区级平台公司有力支撑,依托基层智治体系重塑改革机遇,聚焦党建统领、矛盾化解、民生保障、智慧赋能四大领域,探索城市更新过程中多方共治、网格管理、智慧建设的路径,构建起全域统筹、快速响应、精准施策的新型治理格局。

2024年,民主村完成建筑改造面积约21.5万平方米、楼道公共空间改造面积约2.3万平方米、配套环境改造面积约8.7万平方米。

准——

以人为本打造完整居住社区

提起社区艺术团,76岁的民主村居民彭其碧止不住地高兴。“以前排练像‘打游击’,没有固定场地。这次乘上了二期更新的‘东风’,这方坝子就成了我们的排练场地,既平坦又美观,平日里排练的乐器、舞蹈道具也有地方安置了。”

艺术团的这一公共活动空间只是民主村二期更新的一隅,民主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吴晓梅介绍,此次焕新还在社区增设了“棋坪”“诗社”等公共活动空间,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植入公共配套功能,构筑丰富、有趣的生活场景。

吴晓梅表示,民主村正围绕“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工作核心,沿用“留、改、拆、增”的改造手法,结合地理特色和居民需求,朝着打造全龄、友好、智慧型完整居住社区前进。

目前,民主村现代社区九大功能场景将社区休闲、商业、文化等多个领域融合到居民日常。文化广场成为社区的灵魂,绿道与便民市场呼应,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党群服务中心与健康服务站联动,构建了“一刻钟生活圈”,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利;“云上民主村”数字平台通过整合多元功能,带来高效便捷的生活体验……

从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到数字化治理的创新探索,民主村正以温暖与智慧书写一幅崭新的社区图景。吴晓梅表示,社区还将从基础设施、生活环境、智能化服务等方面,继续有序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工作,持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让民主村呈现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美好景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