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闹海”如何卷起更大浪潮?

“哪吒闹海”如何卷起更大浪潮?0

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一路飘红,票房突破百亿元。这已不是一部电影的胜利,而是中国动画产业近十年的厚积薄发的标志,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新范例。

但随着电影的出圈,关于哪吒到底是“哪里人”再度引发热议。多地相继发文,自称哪吒故里,“中国哪吒文化之乡”也携哪吒行宫、龙太子“骸骨”等20余处哪吒实景加入“抢吒儿”大战。

这股“哪吒旋风”还刮进了旅游领域,让部分景区成为这场流量盛宴的受益者。.

争抢“故里” 不如讲好故事

王  琦

与电影热度相伴而来,一场关于“哪吒到底是哪里人”的争论在多地悄然展开。各地纷纷自称为“哪吒故里”,意图借此机会宣传本地文旅资源,吸引游客。

哪吒作为一个神话人物,其故里本无从考证,也无需考证。各地热衷于争抢这一IP的同时,可能会忽视对传统文化本身的尊重和保护,从而引发一系列资源浪费。

笔者认为,与其陷入这种无意义的争抢,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如何讲好“哪吒故事”上。

哪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才是真正值得挖掘和传承的财富。

在这场“抢吒儿”大战中,我们更应该看到文化传承的危机与机遇并存。只有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复兴。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口耳相传或者文字记载,更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和转化。例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主题的沉浸式体验馆,让游客身临其境,同时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争抢“哪吒故里”之名,不如深耕“哪吒故事”之实。

让我们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共同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让哪吒这一经典IP,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旅产业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何  勇

从“哪吒文化”传承角度说,多地争抢哪吒故里,不失为一件好事,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传统文化。

从地方发展文旅产业角度讲,在全域旅游时代的当下,多地借助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热映的大好时机,蹭热度、打造社会热点,在客观上有助于宣传、推广本地的“哪吒”等特色文旅资源,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可以说,多地争抢哪吒故里,反映了地方政府对于挖掘特色文旅资源的重视以及对文旅产业发展机遇的渴望,客观上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然而,文旅主管部门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味地依靠蹭热度式营销,很可能伤害文化IP公信力,透支文旅信用,造成游客流失,得不偿失。

文化IP的价值不在于名号归属,而在于创造性转化能力。若想真正借助文化IP拉动地方文旅产业发展,更重要、更关键的是保持文化定力,强练内功,从而提高文旅资源的市场竞争力。

只有不断加强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文旅市场规范经营,提高文旅接待能力和服务品质,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如此,才能长期吸引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游客。

总之,真正的文化竞争力,不在于争夺“故里”的所有权,而在于培育创新转化的内生动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长远繁荣。

动漫产业还需“全链条联动”

戴先任

《哪吒之魔童闹海》主创团队五年磨一剑,精心打磨剧情和特效,此次实现口碑和票房双赢,就是市场对优秀电影的肯定与回报。

近年来,国庆档、春节档等电影旺季,国漫作品的表现越来越亮眼,作品题材、质量升级都很快。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动漫产业的繁荣,能够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其中,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中国动漫的健康发展。

看到成绩,也要看到不足。

虽然国产动漫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顶尖作者与全球同行的差距已显著缩小,但顶尖作者仍较少,作品的整体质量也还有待提高。而国产动漫更多聚焦于神话题材的挖掘,也容易导致故事同质化,国产动漫还要在讲好故事、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多下功夫。

另外,还要看到动画只是动漫产业的关键一环,不要把动画“孤立”起来。比如一些国产动画电影大火,但相关的衍生品却不多,正版衍生品的收入规模远不及电影票房。要开拓与完善全产业发展链条,这样才能促进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

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还要重视人才培养,政府也要继续加大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并进一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国产动漫想要更加叫座又叫好,仍需要注入强劲动力,补齐行业在内容创新、产业链完善等方面的短板,才能更好擦亮动漫产业的“中国制造”招牌,推动优质文化持续输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