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孙子去当“学霸”

作者: 陈敏

近日,家住重庆市两江新区礼嘉街道的刘继美孃孃在朋友圈发了一组“九宫格”,有竞相绽放的油菜花,有美丽鲜艳的郁金香,还有银白如雪的梨花……

用手机镜头捕捉美,成了刘继美退休后的追求与享受。

刘继美说,去年底物业管家转发了嘉宁社区学院的招生通知,其中就有手机摄影课程。她报名体验了一堂课后,正式成为手机摄影班的学员。

“课程很轻松,老师讲得很细,也很有耐心,上了几节课后就有了进步。”刘继美说,现在正是春天,拿着手机随手拍一拍,就能捕捉到如画的美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老年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度的有力抓手,更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然而,老年教育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瓶颈。

教出了非遗传承人

3月23日,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非遗保护培训基地再添传承成果——巴渝掐丝珐琅非遗传承人廖娟、李玲举行收徒仪式,将通过传统师承的方式为非遗技艺延续薪火。

巴渝掐丝珐琅是山城老年大学54门非遗课程之一,已培育出两位区级传承人并获批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专家引领+师徒传承+培训推广”模式,培养了8名专业讲师并惠及千余名爱好者。

山城老年大学课程丰富多元,学校以需定教,涵盖文学艺术、健康养生、信息技术等14大类100多门课程,并设置初级—提高—研修的分层教学模式。除器乐类课程外,还开设了智能手机、手机剪映、电脑绘画、无人机等特色课程,均受到老年学员喜爱。

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通过学习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而作为老年教育的主阵地,老年大学在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重庆,像这种“家门口”的老年学校有很多。全市各区县因地制宜推进老年大学不断向基层延伸,让辖区老年人出家门就能进校门,以此更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养老”变为“享老”。

热门课程一位难求

重庆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开展老年教育活动的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有1689个,年服务66.99万人次。

虽然老年大学数量不少,发展势头迅猛,但受经费、场地、师资短缺因素影响,一些老年大学出现了课程供给量不足、存在结构性短板等问题,无法很好满足庞大老年群体的现实需求。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老年大学的课程十分抢手,甚至“一位难求”,一开始报名就被老年人“秒杀”。而在部分地区,老年大学却出现了“闲置”的情况。

部分老年学校“一位难求”和部分优质教育资源闲置,其背后正是源于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和失衡。

市人大代表刘兵对此也十分关注。他说,针对老年教育的“一盘棋”工作机制还没有形成,在政策方面的顶层设计不够,让老年教育发展存在一些难题。

重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刘兵提交了一件关于尽快制定重庆市老年教育条例的建议。

该建议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仅提交一个月,承办单位就邀请他面对面沟通,并围绕全市老年教育发展情况开展实地调研。

在刘兵看来,老年教育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能衍生一系列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产业、新动能、新优势。

“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形成民政局、老龄委、教委等部门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没有做到社会资源共享,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管理服务标准或机制。”在刘兵看来,老年教育存在“多头管理”、机制不畅、支持力度不够、教学点较少、经费难以保障、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队伍力量较弱等问题,需要破解管理体制上的难题,来确保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刘兵还认为,老年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导致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偏低、服务效率不高,部分老年大学在硬件设施、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

以法治护航老年教育

在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校长包海燕看来,破解老年大学发展中的难题,需强化保障支撑,加大对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建设的资金投入,并为老年大学到基层设立教学点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引导高校或职业教育学校与老年大学合作,充实老年大学师资力量。

对于管理问题,刘兵认为,破解“多头管理”难题,需要健全的法治体系予以保障。为此,刘兵建议,通过立法明确老年教育定位、管理机构、队伍建设、经费支持等,并研究出台各级老年大学(学校、教学点)的建设标准、人员配备等,推动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

“老年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社会资本难以获取预期收益,其积极性普遍不高。”刘兵说,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也不管是哪种管理体制机制,都需要比较健全的法治体系予以保障。

在刘兵看来,应依托现有养老服务设施,比如各类养老机构及养老服务中心、站点等,拓展为老服务功能,设立老年人教育学习点。一方面,对区县级以上的老年大学进行分流,缓解其压力,打破“一位难求”困局;另一方面,将老年大学开到社区,方便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参加学习。同时,大力发展网络教育,让基层老年教育站点也能开设更多优质的老年教育课程。

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对优化传统服务机制、实现老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重庆也在努力探索,将老年大学向基层延伸。

比如,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已开设了11个街道分校、28个基层教学点,同时推出了“渝中学习网”“山城学堂”等远程教学平台,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一校多点覆盖全区”的办学格局;两江新区通过开设“社区学院”,引导居民按照兴趣爱好、专业等原则自主建立社团,开展个性化定制教育服务。

市民政局也积极支持生活服务类、文体活动类社区社会组织丰富业务范围,配置老年教育资源;鼓励老年教育类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组织服务联合体,整合场地资源与资金支持,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养教协同发展,打造养老服务综合体,鼓励各区县依托现有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老年大学。引导老年大学在社区开设教学点,支持开发线上课程,在电视、手机等终端开放。到2027年,力争实现全市乡镇(街道)老年大学全覆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